51范文网

四年级幸福教案设计思路 四年级语文教案幸福(大全18篇)

时间:2023-10-17 01:32:01 作者:XY字客 四年级幸福教案设计思路 四年级语文教案幸福(大全18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与目标之间的联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掌握一些好的教案范文对教师的备课工作非常有帮助,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幸福

1、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有个人的独立感受。

2、进行创作表演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及思维活力。

3、进行练笔训练,激发学生再次创造。

告诉学生,在美丽的树林中,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你愿意读读它吗?

1、自读课文,思考:

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你听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交流感悟:

由学生选有关语句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自己找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感受不同角色的语气,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课本剧展示。同学们互相评议。

让学生任选一题,表达你对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1、说:

以其中一个牧童的口吻,给身边的人讲一讲发生在村子里的一口喷泉边的美好

经历。

2、画:

借智慧的女儿的神笔,画一副画,并写上几句话,表达你对三位青年的赞美。

3、编:

村民们来到井边,看到不喷水的小井又流出了清凉的泉水,肯定有一段对话。找2~3名同学扮演村民,进行对话训练。

4、写: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想智慧的女儿给你帮助吗?请给智慧的女儿写一封信,和她交个朋友吧。

小学四年级幸福教案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

2.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三、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2.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有益的)

帮助别人有用的养活别人

四年级语文教案幸福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三)概括中心思想小结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有益的)

帮助别人有用的养活别人

四年级语文教案幸福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理清故事脉络,理解幸福含义。

2、过程与方法:朗读句子,感悟就就句子的丰富涵义,写出自己的理解。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与别人或者别人给与的幸福,懂得幸福无所不在。

充分理解与感悟三个牧童十年后对于幸福的体会。

1、示题:10、幸福是什么

2、解题:谁来给“幸福”找一找近义词?

随机板示:愉快开心高兴-----

3、你生活中遇到过开心或者愉快的事情吗?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是啊,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的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准确朗读课文一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谁?怎么样?)

2、检查

(1)生字读音情况:

彼此铁锹树杈诧异麦子义务兴奋砌成

(2)说说主要内容:三个牧童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找到了幸福。

3、找到幸福是什么了吗?画出他们找到幸福的相关句子。

初步理解感悟幸福:

出示三句话: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工作。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随机理解句子。

再找:

理解: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这么小的事是什么事情?

这么大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那时,他们感到幸福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快乐、激动、兴奋)

1、幸福其实很简单:挖一口小井

学医,治好病人

当消防队员扑救获救人当花匠种花美化环境

当农民耕地种麦子,养活许多人

他们都是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己。

2、你们现在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吗?

写一写“幸福是————”

3、朗读

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什么

我——开心愉快他人学医治病

快乐舒服勤劳工作靠劳动有益

耕地种麦靠尽义务

四年级语文教案幸福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理清故事脉络,理解幸福含义。

2、过程与方法:朗读句子,感悟就就句子的丰富涵义,写出自己的理解。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与别人或者别人给与的幸福,懂得幸福无所不在。

充分理解与感悟三个牧童十年后对于幸福的体会。

1、 示题:10、幸福是什么

2、解题:谁来给“幸福”找一找近义词?

随机板示:愉快 开心 高兴-----

3、你生活中遇到过开心或者愉快的事情吗?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是啊,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的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准确朗读课文一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谁?怎么样?)

2、检查

(1)生字读音情况:

彼此 铁锹 树杈 诧异 麦子 义务 兴奋 砌成

(2)说说主要内容:三个牧童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找到了幸福。

3、找到幸福是什么了吗? 画出他们找到幸福的相关句子。

初步理解感悟幸福:

出示三句话: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工作。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随机理解句子。

再找:

理解: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这么小的事 是什么事情?

这么大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那时,他们感到幸福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快乐、激动、兴奋)

1、幸福其实很简单:挖一口小井

学医,治好病人

当消防队员扑救获救人 当花匠种花美化环境

当农民耕地种麦子,养活许多人

他们都是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己。

2、你们现在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吗?

写一写“幸福是————”

3、朗读

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 是什么

我—— 开心 愉快 他人 学医治病

快乐 舒服 勤劳工作 靠劳动 有益

耕地种麦 靠尽义务

小学四年级幸福教案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在悟。

2.设计多种方式,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培养其思维的空间。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人性,激扬灵性服务。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补充教材,是一篇选读课文,要求学生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童话美的熏陶,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给予人生的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体会情感、受到思想启迪。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师生共同放声歌唱。

2.师: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角的度量四年级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角的分类、画角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长度无关,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认识过,但几乎没有学生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是陌生的。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2、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3、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大多少呢?有什么办法能知道?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观察操作,学习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自学教材内容

(2)交流回报

2、教学角的计量单位。

(1)思考: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导学生得出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1度还有个简洁的写法,记作1o。

(2)学生观察1o的角,并体验1o的角。

3、尝试量角。

(1)自学要求:估一估角1的大小。尝试测量角1的度数。把量角的方法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

(2)交流方法。(先估,后量)

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3)练习:先估一估角2的度数,再来量一量。

学生说出自己读度数的方法,突出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的作用。

4、概括方法。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板书:点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板书:线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板书:读准度数)

(4)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板书:从0开始)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判断哪种测量方法正确。

2、巩固练习:测量黑板上角的大小。

3、欣赏延伸: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想提醒大家在量角时注意什么?

设计思路

1、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汇报”的活动展开,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思维,达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又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勃勃生机,展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教师简介

张慧丽,女,长治市城区建设东路小学数学教师兼教研室副主任。曾获长治市教学能手、山西省教学能手、长治市城区“名牌教师”等荣誉称号。参加第七届全省示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评比获二等奖;全国“杏星杯”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数学学科一等奖。并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获奖。

角的度量四年级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2.(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平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齐顶点和0刻度线,如何确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2°92°179°34°

89°160°58°100°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比谁猜的准

活动目的

四年级语文幸福教案

1、使同学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身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理解智慧的孩子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俺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身出声读全文,考虑: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孩子的祝福,并让他们自身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孩子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局部,考虑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同学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示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身的劳动有了效果并且给他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局部,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安排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身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他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俺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孩子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身的劳动,尽自身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身考虑;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俺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身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俺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四年级语文幸福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属于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1.认识生字新词。理清故事脉络,理解幸福含义。

2.朗读句子,感悟就就句子的丰富涵义,写出自己的理解。

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与别人或者别人给与的幸福,懂得幸福无所不在。

充分理解与感悟三个牧童十年后对于幸福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谁来给“幸福”找一找近义词?

你生活中遇到过开心或者愉快的事情吗?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是啊,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的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一)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准确朗读课文一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谁?怎么样?)

(二)反馈交流

1.生字读音情况:

彼此铁锹树杈诧异麦子义务兴奋砌成

2.说说主要内容:三个牧童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找到了幸福。

(三)找到幸福是什么了吗?画出他们找到幸福的相关句子。

初步理解感悟幸福:

出示三句话: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工作。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随机理解句子。

理解: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这么小的事是什么事情?

这么大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那时,他们感到幸福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快乐、激动、兴奋)

幸福其实很简单:挖一口小井

学医,治好病人

当消防队员扑救获救人当花匠种花美化环境

当农民耕地种麦子,养活许多人

他们都是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己。

你们现在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吗?

写一写“幸福是————”

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容易一些。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的定位。

1、旧知铺垫: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三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2、点出例题:

“145×12”知道这是一个新内容。先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三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处“145×12”时,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和积的定位。

3、巩固练习

当学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时,这一内容还不够扎实,所以及时给出练习,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刻的认真!

给出四道练习题,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分小组上台版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体订正,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再巩固

我设计了三道:“小马虎”做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小马虎”的计算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为我们的学生提了醒,当学生找出了“小马虎”的错误时,是快乐的,可能有类似的学生得到了提醒。

4、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所学的知识价值。

本节课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意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意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索的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平角和周角。

认识周角。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 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 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3课时左右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左右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够熟练地改写多位数。

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小黑板、地图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国土面积》,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地图

3、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国家新疆等地的面积数据,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黑龙江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

谁来读一读这些数?学生读数。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些数怎么样?

对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板书)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

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四个0,多了一个万字)

这两个数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大小相等)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生回答:把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个“万”字。)

2、下面同学们动笔,把小黑板上的四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指名汇报师板书,并让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4、完成书上的试一试,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书上写,然后讨论:如何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注意追问:为什么要去掉整万的数末尾的四个零?

师板书:10000000000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指名到黑板前面写,其余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去掉末尾的八个零,再加上一个亿字)

师:为什么要去掉末尾的八个零呢?(因为亿位在从右起的第九位,整亿的数亿位的后面有八个零。)

学生完成书中的试一试第二题。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万的数和整亿的数的改写,说一说,该如何改写?

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国土面积的小知识,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教师问: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960万

1000000000=100亿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四年级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二十二第5题。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先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不能)

再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

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线拉出角再观察)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书:10。)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书:60。)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书:90)

(3)现在来观察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在线一端打结,与中心重合。用线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别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指名演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哪位同学来找内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练习。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量一量“练一练”中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写在角的下面。量的时候,把量角器按照图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量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5.提问:请你看一看,第112页例1下面有两个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大小是不是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时,还要注意应该看哪一圈的度数。

五、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量出练习二十二第6题里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2.练习二十二第7题。

四年级江雪教案设计

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

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诵古诗。

六、总结。

【教后感悟】

[古诗两首《元日》《江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材35页—36页)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四年级江雪教案设计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3、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掌握好古诗的节奏。

二、互相补充,理解诗意。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2、准备集体交流。

3、教师及时评价补充。

三、细读古诗,体会诗“情”

1、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2、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3、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4、谁来读一读

5、再插入一段描写柳宗元的资料,体会孤独。

四、再读古诗,体会诗“志”

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4、插入柳宗元的诗句,深刻体会顽强不屈。

五、品味积累,再融诗情。

《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不仅意境深远,语言绝妙,更是传达了诗人身处逆境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