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名师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大全5篇)

时间:2023-10-17 04:26:32 作者:HT书生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名师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大全5篇)

一分钟或许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但在我们努力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它却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何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分钟总结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

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

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2)配乐范读。

(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3)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4)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自由读的基础上一生读。

b.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c.评读激励,再读。

d.小结:体会“依依惜别”。

(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谊永不绝)

b.体会“依依惜别”。

[(1)、(2)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顺序不固定]

(3)谁愿意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分角色表演。

(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品读谈体会。

3、感悟三、四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语句。

(1)读:个别读。

(2)看:课件: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3)悟:

a.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指导“凝视”说话)并在说说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这一句。

b.提问:能谈谈你读得好的经验吗?

c.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4)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拔学生品读。

[(2)、(3)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习顺序不固定]

4、师生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2、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

3、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1、读:动画配合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诗句。

你们愿意读哪儿就挑哪儿的.读,剩下的我读。(配乐)

(1)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阅读专题

(2)大诗人李白写的诗,你准备怎么做呢?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和提出问题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的能力。

3、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的原因,从中感知去关心父母和别人。

教学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上一节语文课。有信心吗?你们的信心感染了老师,也给老师带来了力量。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17课,齐读课题!回想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评价,适时点拨)

根据孩子们的情绪变化,课文中描写了几个场景呢?(热闹--沉默--热闹适时板书)想不想去重温那令人兴奋的热闹场面呀?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加上背景音乐,祝你生日快乐)这么热闹的场面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书中的句子或者词语,适时评价)师:多么开心的场面呀,多么幸福的笑脸呀,再加上你们的描述,老师知道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爱了(板书:感受爱)。然而老师却觉得这还不够?为什么?(因为老师想去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最珍贵的东西)

师:哦,珍贵的东西,让人向往,那究竟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请同学们看这幅画面,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的表情变了,她们不说话了)看着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适时评价:你真会提问题,学问学问,学贵在问,会问才会有所学呀)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一同走进沉默篇

二、入情入境,想象理解沉默图。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12、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场沉默的?在读文前老师有一个温馨提示,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老师再加一个手到,边读边圈画出表示安静沉默的词语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开始吧!

生:(默读,圈画)

课文是这样描述这场沉默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相关文本句子。

你圈出了哪些描写这场沉默的词语呢?

生1:“安静、依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

生:就是一点声音也没有。

师:你能说它的近义词吗?(评价,同学们的积累还真不少呢,让这些词语也去丰富你的词语库吧)

师:那课文里又是怎样描写寂然无声的?(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师:现在我们班级中能出现这样寂然无声的情景吗?(教师范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安静和沉默吧!(生读)

师:刚刚还是幸福的高谈阔论,还是快乐的回忆往事?为什么一下子会变得如此沉默呢?(学生汇报出我说的问题)

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举手?为什么没有人说话呢?(课件)看来在这寂然无声的教师里,孩子们的心却是不平静的,而老师发现你们已经走进了这群孩子。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置身于这个班级中同他们一起沉默吧,看看在这篇沉默中我们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沉默图播放懂你)

(师朗读:想想平日里,是谁为你的起居忙碌?生病时,是谁在你的身边悉心照顾?取得成绩的时候,是谁高兴的脸上乐开了花?犯错误时,又是谁心痛不已的捶胸顿足呢?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所有的爱给予了你;你咿呀学语第一次叫出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你蹒跚学步跌跌撞撞的时候,又是他们用坚强的臂膀给你依靠……伴随着一个个快乐的幸福的生日,你们在渐渐长大,而他们却在慢慢变老。孩子们,想起他们每天劳碌的身影你们是否有所感悟呢?)(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看哪,你们是多么会反思的孩子呀,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有了这么多的收获。那文中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吗?你们是从哪看出来的?(根据回答课件出示: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答)是呀,孩子们都认识到了他们做的还很不够,感到很惭愧、自责、内疚、后悔。而且在那沉默的表情中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毫不掩饰的那深深的惭愧、内疚、自责和后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思索着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回报父母的爱;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懂得了在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看着他们的样子,品着他们的感受,这让我们怎能不说他们可爱呢?让我们再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可爱吧!(读)

这么可爱的孩子,我怎么忍心再让他们沉默下去呀,更何况过能改归于无呀,所以我轻轻地问了一句: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这时孩子们又是什么表现?(课件出示句子:像获得赦免一样,孩子们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啦。学生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把你的这种理解读出来好吗?(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的语气,以及积极、主动的想办法时,那欢快、欣喜的心情。)

三、感悟再次的热闹升华主题

你从哪看出来是热闹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七嘴八舌,等词感受,)沉默前的热闹和沉默后的热闹一样吗?(引导学生体会)

师:俗话说:“好书不厌百遍读,遍遍都有新收获。”让我们快速读文1-9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此时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生:沉默前的热闹是是感受到父母爱的兴奋和快乐,而现在的热闹是在讨论怎么知道父母的生日,怎么回报父母的爱。学生知道回报父母了。边板书边说学生们知道回报爱了)真的要感谢这沉默的一分钟呀,它不但使我们更深刻的感受了父母的爱,还让我们懂得了要去回报爱的道理呀!看,这就是我要找的那极为珍贵的东西呀,一颗会感受爱又懂得回报爱的感恩之心呀,所以我们说,这沉默是---可贵的。

师:孩子们有了回报父母的想法,他们是否付出行动了呢?能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回答出示家长的话)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你们来夸夸自己的小家伙吧!这位家长,此时你的心情是这样的?(高兴、欣慰、激动)孩子们送给你们贵重的礼物了吗?(没有)那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孩子也关心我们爱我们)是呀,正像你们说的那样,爸爸、妈妈在乎的并不是你们礼物的多少和好坏,他们在乎的是你们的关心和爱呀,所以孩子们对于爸爸妈妈来说,不管你用哪一种方式,哪怕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礼物,或是一个甜甜的微笑,再或者是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都会让父母感到很温馨、很满足。所以老师说:(课件出示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那孩子们的这一行动、父母的这一欣慰都源于那一场沉默,所以这沉默是---可贵的。

当老师听见家长的这些话时,应该是什么心情呢?请各位小老师来体会体会。(生想想老师的心情是开心的、快乐的。)

所以,课文的结尾说,(课件出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呀)

我享受到了什么呢?(验到了教育的成功和快乐。)

这一片沉默仅仅给老师带来享受吗?还给谁带来了享受?(孩子,家长,我们)是呀,请看大屏幕,同桌互相交流,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

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

这一片沉默,给了老师多大的享受啊,使老师感到了__________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们多大的享受啊!因为我们—————————

指名发言。同学们说的真好,可见你们感受的有多深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看哪,这一片沉默给了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享受,你们说这篇沉默的价值大不大?(大)所以说,这沉默是----可贵的,带着你对这篇课文深深的理解再读一遍课题。(升华情感。)

四、拓展与延伸

师:在这片沉默里,我们学会了感恩,知道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然而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少有多深,我们对父母的情有多浓却是无法衡量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纸船》,去感受那远行在外的女儿冰心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依恋和刻骨铭心的思念吧!

(配乐朗诵)《纸船》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有千言万语想对爸爸妈妈说呢?请在这音乐声中让我成为你的爸爸妈妈,和我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让我们的感恩之心、孝德之心在今天的这节课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唐代一个叫孟郊的诗人,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他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最令你感动的一句话,用线划出来。(指名说)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课件:谁能告诉我图上画了什么?

指名读句子“夜深了------衣裳”、生生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看课件:第二天清早,孟郊要走了,母亲把他送到了村外,望着孟郊母亲会说些什么?

指名读母亲说的.话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有什么表现?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他可能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孟郊表现的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孟郊上路了,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表演理解:抚摸、注视

谁曾经抚摸过你?你有什么感受?孟郊抚摸、注视衣服,他想到了什么?

比较: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谁象小草?谁象太阳?“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又怎能报答得了太阳的恩情呢?”怎么理解?

齐读本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此情此景令孟郊激动不已,于是他写下了:慈母手中线-------(引读古诗)

谁能从文中找出表现诗句意思的句子?

指名读、配乐读、齐读古诗

6、指导背诵古诗

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

三、拓展延伸

你的妈妈曾经做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你打算怎么报答她?

四、总结课文

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学习第一段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dd《画家和牧童》

2、想认识这位作家吗?

出示:[唐朝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指导读好生字:戴嵩

3、师讲述“我知道”中关于戴嵩的内容。

4、出示第一段。

自由读dd指名读dd理解读

师:您从哪儿看出戴嵩是为著名的画家。

预设:(1)“一……就……”

(2)“看画的人没有不……”

5、师小结:可见戴嵩的确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识字。

1、再次出示课题,质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们的问题自己去读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朋友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给每段话标上序号。

3、生字朋友来考考大家了。

自由读dd指名分行读(及时说发现)dd小老师带读dd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小节读课文。

5、解决质疑,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2dd4小节。

1、那么别人都是怎样夸戴嵩的呢?自己读读课文2dd4小节。

自由读

2、你从哪儿看出戴嵩画技高超,是为著名的画家?

[出示第二段]

预设:(1)“沉思片刻”(说明戴嵩成竹在胸,思考得非常快。)

(2)“他一会儿……一会儿……,很快就画成了。”(首先说名他绘画技术高超/其次说明戴嵩绘画的速度非常快,非常娴熟/还可以看出戴嵩拧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段作画。)

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夸夸戴嵩吗?

(3)“纷纷夸赞”

课文中还有2个和夸赞表示相同意思的词dd称赞、赞扬

师点拨: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么神奇,可以用不同的词表示同一个意思,这样文章就不会重复,显得更生动了。

3、练读对话。

(1)出示[“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实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指名读(通过教师评价知道朗读)dd齐读

师问:何为“绝妙之作”?

(2)出示[“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教书先生又是怎样赞扬戴嵩的画呢?

指名读dd学生自我评价dd齐读

4、齐读2dd4小节。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4段,夸夸戴嵩吧。

(一生读商人/一生读教书先生/其余齐读旁白)

5、教师引语:正当大家纷纷夸奖戴嵩的画时,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dd“画错啦,画错啦!”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写字:

抹、挤、拱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

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收录机、配乐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师板书: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共3页,当前第1页123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送别的佳句,说给家长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