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优质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14篇)

时间:2023-11-02 01:30:22 作者:雨中梧 优质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1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写报告成为了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常见的任务之一。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创新和科技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化学实验报告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1、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注1、《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一书中讲到碱性铁镍蓄电池的内容。

作者: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刘武青&。

化学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化学实验报告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姓名。

学号。

目录。

实验一基本操作。

实验二血糖测定。

实验三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实验四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五凝胶层析(分子筛层析)。

实验六饱食和饥饿对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实验七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八分离纯化基因组dna(一)。

实验九分离纯化基因组dna(二)。

实验十pcr。

实验十一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

实验题目。

1、预习报告。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流程。

1.3预计结果。

1.4注意事项。

2、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或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

不知道如何写化学实验报告?没关系,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供大家阅读参考。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3+。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结论:

【问题讨论】。

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下页。

文档为doc格式。

化学实验报告

用玻璃杯取高度为h1的常温自来水,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锅内加热,使杯内水温升高并达到沸点,待冷却至常温后,加入适量生石灰,蒸馏水变成由大量白色颗粒组成的混浊液体,此时白色颗粒很大。静止约15分钟,漂浮白色颗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较多的白色颗粒(较小),此时溶液较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热。

取水方式同实验一。在达到沸点后,加入适量生石灰,发现石灰颗粒立即分解成为微粒(氢氧化钙),并使水混浊。约过5分钟,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淀,上端水渐变清澈,还能看见一些微小颗粒向上运动。大约到25分钟时,下端沉淀为极细腻的白色粉末,温度比实验1同一时间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时间透明),并且体积越来越多(比实验一同一时间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断向上运动。

1.从实验2看,冷却时间越长,清澈溶液体积越多,即颗粒(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水的数量越多。则说明温度越低,氢氧化钙的溶解率越高。在初始温度较高情况下,氢氧化钙溶解率呈单调递减趋势。

2.从实验2,,1看,导致液体体积,透明度在相对低温情况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于1其中产生的氢氧化钙在单位时间内少。所以,温度越高,分解率越快。

1.水面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种可能:1,氢氧化钙有想溶于水的意思,但缓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变小,于是上升到水面。2,少量颗粒遇热膨胀,密度变小,浮到水面。3,生石灰在与水结合时,由于水不纯的原因,被水拿走了点东西,可又没生成东西,只好抱着残缺的身体去上面生活。

2.关于氢氧化钙个性论。大多数物体,像糖,搁到水里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结果就激动起来,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但氢氧化钙不一样,人家越是给他搞排场,让他分子激动,他反而越冷静,越喜欢独处的美,于是自己生活不受打扰,悠哉游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他们还是自己。

3.关于氢氧化钙特殊性质的科学说法(引):

为什么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数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一般地说,它们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a(oh)2等。

化学实验报告

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

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

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试管,用滴管吸取奋斗溶液,滴入c试管,振荡,发现c试管中有气体生成,闻到一种叫做胜利的气体。

第四步:取d试管,用滴管吸取牺牲溶液,滴入d试管,振荡,发现d试管中生成了一种明亮的红色物质。

取a、b试管中生成的物质,分别加入奋斗溶液和牺牲溶液,振荡,发现a、b试管中的沉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蓝色,类似水晶的颜色,还有香气生成。

成功可以和奋斗,和牺牲生成美好的物质;和懒惰,和半途而废只会生成难看的物质。

此实验告诉我们,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对了条件辅助它,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和牺牲,那么恭喜你,你收获了;如果你选择了懒惰和半途而废,那么很不幸,你失败了。

化学实验报告

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

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co2pvt关系实验装置图。

筒中抽满了油。(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1)--(4)步骤。

(6)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否开启。温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

于临界温度附近,如果按等温过程,使co2压缩或膨胀,则管内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按绝热过程进行,先调节压力处于7.4mpa(临界压力)附近,突然降压(由于压力很快下降,毛细管内的co2未能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其温度下降),co2状态点不是沿等温线,而是沿绝热线降到二相区,管内co2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果这时管内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近,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汽相区也很近,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时co2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只能是处于临界点附近。临界状态流体是一种汽液不分的流体。这就是临界点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7.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t=40℃左右)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40.5℃,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1.1原始数据表23℃压强(mpa)。

将数据绘图如下:

1、由于实验器材的老化,实验数据本身的准确度不高,所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曲线误差较大。2.加压的时候要缓慢加,不能过快,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一组加压不够缓慢出现了较小的气泡,使得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压力不能超过10.0mpa,实验温度不高于41℃。2.应缓慢摇进活塞螺杆,否则来不及平衡,难以保证恒温恒压条件。3.一般,按压力间隔0.2mpa左右升压。但在将要出现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汽相将完全消失以及接近临界点的情况下,升压间隔要很小,升压速度要缓慢。严格讲,温度一定时,在汽液二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压力应保持不变。

t2.

化学实验报告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

c(标)某v(标)=c(待)某v(待)。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

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

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

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三)实验记录。

(四)、实验数据纪录:

c(待)=c(标)某v(标)/v(待)注意取几次平均值。

[根据:c(h+)某v(酸)=c(oh—)某v(碱)分析]。

化学实验报告

: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1.检查仪器、药品。

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

用玻璃杯取高度为h1的常温自来水,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锅内加热,使杯内水温升高并达到沸点,待冷却至常温后,加入适量生石灰,蒸馏水变成由大量白色颗粒组成的混浊液体,此时白色颗粒很大。静止约15分钟,漂浮白色颗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较多的白色颗粒(较小),此时溶液较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热。

实验2。

取水方式同实验一。在达到沸点后,加入适量生石灰,发现石灰颗粒立即分解成为微粒(氢氧化钙),并使水混浊。约过5分钟,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淀,上端水渐变清澈,还能看见一些微小颗粒向上运动。大约到25分钟时,下端沉淀为极细腻的白色粉末,温度比实验1同一时间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时间透明),并且体积越来越多(比实验一同一时间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断向上运动。

总结一下实验一,二:

1.从实验2看,冷却时间越长,清澈溶液体积越多,即颗粒(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水的数量越多。则说明温度越低,氢氧化钙的溶解率越高。在初始温度较高情况下,氢氧化钙溶解率呈单调递减趋势。

2.从实验2,1看,导致液体体积,透明度在相对低温情况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于1其中产生的氢氧化钙在单位时间内少。所以,温度越高,分解率越快。

几句报告外面的话:

1.水面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种可能:1,氢氧化钙有想溶于水的意思,但缓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变小,于是上升到水面。2,少量颗粒遇热膨胀,密度变小,浮到水面。3,生石灰在与水结合时,由于水不纯的原因,被水拿走了点东西,可又没生成东西,只好抱着残缺的身体去上面生活。

2.关于氢氧化钙个性论。大多数物体,像糖,搁到水里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结果就激动起来,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但氢氧化钙不一样,人家越是给他搞排场,让他分子激动,他反而越冷静,越喜欢独处的美,于是自己生活不受打扰,悠哉游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他们还是自己。

3.关于氢氧化钙特殊性质的科学说法(引):

为什么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数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一般地说,它们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a(oh)2等。

对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问题,还有一种解释,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化学实验报告

【1】地沟油的精炼:

(1)将地沟油加热,并趁热过滤。

(2)将过滤后地沟油加热到105℃,直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水分和刺激性气味,

(3)在经过前两步处理后的地沟油中加入3.5%的双氧水,在60℃下搅拌反应20分钟,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升温至60℃,搅拌25分钟可以达到最理想的脱色效果。

【3】称取200g精炼地沟油和量取1000ml碱液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放在不锈钢锅里水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两者的温度达到45摄氏度时,将碱液和精炼地沟油缓缓倒入大玻璃缸里混合,加入50ml酒精,再放入不锈钢锅中水浴加热,同时用电动搅拌棒搅拌。

【5】将皂液装入准备好的牛奶盒里(即入模),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星期后去掉牛奶盒(即脱模),然后切块。可以看出表面成熟度高于内部。把这样的肥皂放在阴凉通风处,任其成熟2星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肥皂颜色会加深,水分逐渐蒸发,体积会缩减图为脱模后的样子,这张照片里是加入了丁香粉的肥皂。

【6】去污效果:将肥皂用水打湿放在沾有黑、红墨水的手上揉洗一会,没有大颗的泡泡,是细密的白沫,当然,很快就变成黑沫了;冲洗干净后。清洁效果还是相当可以的!关键是洗完了真的不干燥,好像有甘油留在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