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评价诸葛亮(优秀20篇)

时间:2023-11-25 09:27:22 作者:LZ文人 评价诸葛亮(优秀20篇)

优秀作文是每个语文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功底和思维深度。通过欣赏优秀的作文范文,可以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和展开思考。

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

陈寿的评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其实,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

其次,陈寿所说的“奇谋为短”,是相对于诸葛亮“治戎为长”而言的。诸葛亮在“奇谋”方面的才干稍逊于他在治军方面的才干,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

同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之语也是陈寿对诸葛亮综合才能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结论。如果诸葛亮“理民之干”可打10分的话,那么其“将略”则打8分。譬如评价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可能其诗不如其文,其文不如其词。但无论单说哪一项,苏东坡都是大家。不能因为有人说苏轼的诗不如词,就误以为苏轼不会写诗。

对于诸葛亮北伐无功一事,陈寿也没敢下断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而是用疑问的口气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而且,陈寿还为诸葛亮北伐无功作了一番辩护: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将诸葛亮北伐无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与诸葛亮对阵的,偏偏是“人杰”司马懿;二是寡不敌众;三是诸葛亮手下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四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处理政事,而不在于用兵打仗。最后,陈寿颇为遗憾地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天命有归”。

应当说,陈寿的总结与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颇为中肯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北伐的失败,但不能就此就说明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所以,就陈寿的这几句话就断定诸葛亮不是军事家,未免太轻率了,太片面了。

有人常举诸葛亮不用魏延兵出子午直捣长安之计来说明诸葛亮不善于用奇兵。其实,魏延所说的只带五千精兵“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直捣长安的计划,乃孤军深入,为兵法所忌。诸葛亮用兵谨慎,没有十分的把握,他是不愿冒险的。所以,魏延之计仅是口头一说,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能否成功尚有疑问。

尽管诸葛亮北伐无功,但后人对此评价颇高,并没有“以成败论英雄”。

再说北伐,这只是诸葛亮的一种积极防御的战略,是以攻代守。如果说与诸葛亮对峙的司马懿是军事家的话,以实力微弱的蜀汉对抗强大的魏国、以有限的兵力对抗数倍于己的魏军而进退自若的诸葛亮怎么就不是军事家了呢?难道评定他们二人的军事才能有双重标准?北伐真的无功而返吗?既没有像曹操那样的赤壁大败,也没有像刘备在夷陵全军覆没,更没有损失多少军队、失去多少州郡,怎么算打的是败仗呢?有史可考,司马兵力强于诸葛数倍却不敢攻,唯一一次还被诸葛打的大败,获甲首三千级,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司马采取守势也是求稳,不敢冒然进攻,因为他没有把握战胜诸葛亮!司马还有次忍不住冒然出击,结果又一次大败,张颌被连弩射中左膝,伤口感染不治身亡,都是司马斗智斗战术完败了诸葛亮,不过毕竟司马懿也是一位军事家,战术上比不过诸葛亮,但战略上总算没有犯大错误,又重回了老套路——守而不攻。

在北伐中,蜀军步兵为主,魏军则是以骑兵为主,要知道骑兵的速度、战斗力步兵是不能比拟的,诸葛亮善于利用有利的地形,发挥步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反而战斗力更强。为对付骑兵,诸葛亮有许多天才的创造,如扎马钉,八阵图等,据考诸葛亮还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野战特种部队,他们的致命武器就是:诸葛连弩。这些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弥补了兵力不足,令魏军不敢轻视。

真正的军事家不是看他打了多少胜仗,夺了几座城池,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脱离正确政治思想的军事进行的是杀人游戏,诸葛亮的军事是围绕他的政治主张的,以攻代守、积极防御只是其军事手段的表现形式。

子曰:兵者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诸葛亮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利用外交手段联吴抗曹、评定南方、以攻为守等等。

再说,诸葛亮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有极为辉煌的成就。与他有关的军事著作查有可考,并受到后来历代诸多军事大家的推崇,影响深远。如果说诸葛亮是我国一流的军事战略家,相信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诸葛亮未出茅庐,便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之策。日后历史的发展,果然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兑现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仅此一事,诸葛亮即足以当之无愧地名列我国古代军事战略家之榜首。

诸葛亮之治军,亦不亚孙吴,连敌手司马懿也不得不叹为奇才,这里无须再说。至于司马懿在写的朋友的信中谈的诸葛亮什么志大才疏,不能随机应变等,要看当时司马说这话的时间点和动机。出征之前朋友来信表示关心,司马回信安慰一番,为提高自己的信心,必然会贬低一下诸葛亮,让朋友放心,也很正常。正如现在我们身在外地,哪怕是穷困的饭都吃不上,写信回家给父母时也会说,我很好,不用担心之类的话,这两者是一个道理。

要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是再写十万字也说不完,这里我不想说太多了,也无需多说!只愿朋友们不要为史书上的一句话就下结论,也不要受某些专家、学者论调的影响,要综合全面看问题,得出自己的看法。

综上所述,如果诸葛亮都算不上军事家的话,还有谁能算是军事家?那些说诸葛军事才能平庸的真是惊世谬论,大言不惭。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实践曾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可以说,若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历史上的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珍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诸葛亮人物评价高中作文诸葛亮人物评价

简爱是个孤女,从小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妈家中,受尽了别人的冷眼和歧视,在学校甚至也被别人误以为是个“坏女孩”。但她得到了良师益友的真诚帮助和教益,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爱心、又具有强烈反抗性格和学富五车的家庭教师。读到这儿,我为简爱悲惨的命运打抱不平;为她舅妈的蛇蝎心肠感到愤恨;为简爱的老师谭波儿的气质高洁、富有爱心而感到敬佩;为简爱的好友海伦的命运感到惋惜……比起我,我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与同学们友好相处,根本没有什么冷眼和歧视,爸爸妈妈给我提供优越的环境,简爱在那么差的环境里能有如此的成就,我有这么优越的环境,一定要比简爱更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简爱的命运多桀,后来,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为她后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感到庆幸。以前,我是个怕吃苦的人,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我只要遇到了挫折,就会一蹶不振,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可我在看了《简爱》之后,就彻底丢掉了这个坏习惯,我只要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会不懈地奋斗,我要向简爱学习她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我喜欢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假如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与你一样难舍难分。上帝没有这样,但我们的精神却是同等的。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和你完全一样,我现在和你说话并不通过习俗,惯例,我是用我的精神和你说话。我是用我的精神和你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很少有人像简爱这样坚强,绝与不合理的现实相妥协的灵魂。书中的简爱是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生活中的简爱——夏洛蒂勃朗特也是这样的人。

《简爱》这本书能够照出我们身上的不足,让我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把曾经失去的东西找回来。让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并且战胜困难,为我们的人生添上绚丽的一笔。

对诸葛亮的评价抒情散文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感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唐·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李商隐《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评价诸葛亮

从懵懂时读《三国演义》,我便对诸葛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眼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他是睿智聪明的;“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他是赤胆忠诚的;“亲贤臣,远小人”,他是清廉正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无私奉献的。有人把他与关羽、曹操合称为三绝:智绝、义绝、奸绝。他是智的化身,以至于民间把拥有智慧能掐会算的人称为“小诸葛”。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的“智”。在赤壁之战中,无不显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他首先提出火攻曹军,再而借东风,才有了那晚“火烧赤壁”的精彩一幕:那晚,黄盖带领战船十艘,顺着东风由长江南岸向北急驶。战船上堆满了浇油的柴草,外边围着布幔,插上旗子。战船的后面系着载兵士的小船。曹军以为是黄盖来投降,没有防备。离曹军较近时,十艘战船同时点火,小船离开战船。风猛火烈,着火的战船直冲曹军连锁的战船,立时燃起一片火海。大火延烧到岸上的营寨,曹军人马烧死淹死了很多。周瑜在战船上看到曹营火起,马上击鼓前进。孙刘联军水陆并进,追赶曹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声威大震;曹操赤壁一役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剑统天下的能力。这一战,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说起这位军师诸葛亮,有多少让我们难以忘怀的精彩情节啊:初出茅庐,便火烧新野,让曹军落荒而逃;舌战群儒,联吴抗曹;计取荆州,三气周瑜;借风借箭,气势非凡;降服孟获,七擒七纵;空城计,骂死王朗;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而最令我感佩的是诸葛亮的“忠”。他为报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了让到处飘零如丧家犬的刘备能三分天下,他是殚精竭虑;为实现“恢复汉室,还于旧都”,他是呕心沥血。夷陵之战,刘备不听诸葛亮之劝,为报二弟关羽之仇而差点全军覆没,蜀军死伤惨重,蜀国元气大伤;刘备也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的悲剧结局。明知阿斗昏庸无能,孔明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辅佐,可见其对刘氏父子是忠贞不二,知恩图报,这是小忠。当然后人也有人批评他这是愚忠。在他辅佐其间,戍边垦田,还修整了都江堰,致力于生产;他整顿吏治,任用贤人,自己为官清廉正直,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为国为民的大忠。他毕平生心血,辅佐刘备得荆州、益州、汉中,守住了蜀州这块地。而他自己却在实现先帝遗愿统一中原的路途中----五丈原不幸英年早逝,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若没有诸葛亮,三国历史该是多么的失色啊!怎会有火烧赤壁的辉煌战役?怎会有大摆空城计的惊心动魄?怎会有草船借箭的神机妙算?怎会有木牛木马的传奇?若没有孔明,更不会有刘氏父子的三分之一的江山。

我还受益于诸葛亮的“教”。他留下了名垂千古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谆谆教诲中,我眼前浮现了一个满怀柔情的严父,在细心叮咛他的子女如何修身、养德、立志、勤学、治家,用自己的智慧和美德言传身教,家教谨严。

我眼中的诸葛亮,勤奋节俭,淡泊名利,是严父而又教子有方。

我眼中的诸葛亮,有着“自比管仲乐毅”的治国安邦之才;有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赤胆忠心;有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自察自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一生的写照。诸葛亮虽已淡化在历史的烟尘里,但他的智慧谋略、无私奉献精神将永放光芒,他启迪着人们,照耀着后人前行的路。

诸葛亮的评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从《三国演义》的“智慧之神”——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当从没有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和敬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询问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准确的替他分析了天下局势,后被编为著名的‘‘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刘备病危,以后事向托,诸葛亮此后一心一意辅佐刘禅,后上奏《出师表》,率军6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途中。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他悲剧的主调,诸葛亮除了让后人无限崇敬外,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遗憾,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雕像。

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空城计,诸葛亮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外,诸葛亮还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如此的欣赏他。

另外,诸葛亮除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外,他还精通绘画和音乐。张彦还曾在《论画》中记载过诸葛亮擅绘画,画一扇可值千金。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抚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还著有一本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伟大的诸葛亮还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奇特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至今都留个我们不少谜团,他还发明制作孔明灯,诸葛亮弩,八阵图,孔明锁等,而且美味可口的馒头也来自他老人家。

我并没有把他当做神一样看待,他是一个值得我崇拜的普通人,难以想象他经过了多么艰苦的学习才成就了这样的旷世奇才,但是从今往后他就是我心目中努力去攀登的高峰。我将自此立志,刻苦学习,成为一个值得大家称道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贤士,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伯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光明磊落。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后出师表),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何去评价真正的诸葛亮

公元251年,费祎从汉中返回成都,有算命先生对他说呆在成都对他不利。费祎就真的离开成都,带领军队去汉寿屯田了。史书上因为算命先生一句话就离开行政中心的人实在不多。一般来说,史书上记载的算命先生说的话,都是谁不听谁倒霉,但是像费祎这样听了还倒霉的人,只有他一个。

诸葛亮的评价2。

公元252年,费祎等了六年,望穿秋水的诏书终于下达,刘禅让他开府治事了!也许是刘禅对他不够放心、也许是刘禅又想过几年皇帝瘾,费祎始终没能迈到开府这一步,距离位极人臣就差那么一点点,终于熬到这一天,成为人生赢家了啊。看来听算命先生的果然没错,离开成都真的会遇到好事耶!

诸葛亮的评价3。

公元253年,春节。费祎在汉寿大摆筵席,庆贺这一美好的节日。一向不怎么爱喝酒的费祎,这一次实在是高兴,喝高了,直到被郭修刺杀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说。郭修也当场被杀。至于杀人动机,官方说法是郭修心念故国,不愿成为蜀臣,本想刺杀刘禅,无奈一直没有机会,于是决定换一个刺杀对象。还有一种阴谋论说法认为刺杀刘禅、费祎对魏国谈不上有什么好处,而费祎死亡,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年轻时就喜欢“阴养死士”的姜维。而裴松之对郭修身份的表述正是对这种说法的有力支撑。姜维有机会并且也只有姜维有机会把一名死士包装成魏国的中郎将,让他长期潜伏,寻找机会刺杀费祎。迄今为止,姜维主使的说法依然无法证实,但也无法证伪。

费祎是蜀汉帝国最复杂的人物,他两面三刀、卖友求荣、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哄骗蒋琬、压制姜维,是欺上压下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能力又是那么出众:他过目不忘、还能一心多用、可以同时下棋、吃饭、做游戏、招待客人、办公,并且既不耽误公务也能让客人尽兴。当初董允接替他的尚书令职务,也想学他这么潇洒,结果不到十天就耽搁了一堆事情。董允感叹:“我就纳闷了,同样是国家的尚书令,做官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诸葛亮的评价4。

费祎主政的时代,内政方面,人民安居乐业,齐夸他的领导。外交方面,跟吴国更是好得没话说。军事上,绕到曹爽大军身后截断归路也不能不说他神奇。至于费祎的私生活,更是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儿子们出门没有马车,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样。他死后,家里连存款都没有。

费祎不贪财,他所爱的只有权力。他的人品固然可疑,但他的功绩不容抹杀。面对蜀汉的困局,他的面壁计划很实际,也最容易为蜀国多数人所接受——活在当下:

为什么一定要收复中原?我们哪还有机会收复中原?何必那么辛苦去跟超级大国死磕?高兴一天是一天,快乐一秒是一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费祎这个人就是复杂到了连他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都没法说的地步!他的聪明才智甚至超过了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他的诸多功绩也无愧于优秀政治家的称号,但他这样的人绝、不、适、合、做、朋、友。

诸葛亮的评价5。

衷心地祝愿我的读者,永远都不要碰上费祎这样的人物。

这一年,正赶上吴国太傅诸葛恪空国而出伐魏,云开雾散的姜维兴奋地立刻出兵。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对吴军采取守势,对蜀军采取攻势。姜维承担了巨大压力,最终因粮食用尽而退兵,并没有受到损失。而从出生就一直顺风顺水的诸葛恪竟然以倾国之兵败于合肥新城之下,回国后不久在宫廷政变中被杀。司马懿称赞诸葛亮事必躬亲,恪尽职守。诸葛亮确实尽职尽责,蜀汉后期,大小事务都要由诸葛亮处理。北伐期间,诸葛亮基本都是亲自勘察地形,制定作战计划,据说杖责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报奏诸葛亮。

最后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峙,诸葛亮利用上方谷的粮草,引诱司马懿中计,一把火差点让魏军全军覆没。司马懿从此闭门不战,无论蜀军如何挑战都没有用。

一日诸葛亮突发奇想,将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让其穿戴,这是在羞辱司马懿。然而司马懿并没有上当,而是亲自穿上了衣服,而且问部下是否合身,魏将都十分恼怒,唯独司马懿笑而不语。又问起诸葛亮的日常,使者说诸葛亮昼夜不辞劳苦,尽心尽责,司马懿对诸葛亮也是十分敬佩。演义中这样记载:。

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是恪尽职守的,他对于诸葛亮的的忠诚也是大家赞赏,而从司马懿至死都没有当皇帝,可知他也是想效仿诸葛亮,但其子司马昭弑杀曹髦,其孙司马炎僭越称帝,也司马氏的谋反之心公著于众。无论如何,司马懿还是感叹诸葛亮的担当和能力,经常夸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诸葛亮人物评价高中作文诸葛亮人物评价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__年的历史了。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感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用心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简爱》是一部完美而伟大的著作,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学会了怎样做人,而书中的主人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是最令人敬佩的。简爱的一生悲欢离合。她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能够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她面前都不会感到恐惧。

她从小被她的舅妈收养,受尽了她的虐待。而且她舅舅的儿子约翰里德还是一个又胖又大、蛮横无理、猪狗不如的禽兽。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她,但她的舅妈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支持她野蛮的儿子。然而,主人公是一个顽强的、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对约翰的恨压倒了对他的畏惧,不顾一切地跟他对打起来。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受到了她舅妈的惩罚。但她的这次举动足以令约翰胆颤心惊。她用内心的强大战胜了她的表弟身躯的强壮。

书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也很能体现她的性格。她说:“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必须要狠狠地回击。”我很赞成简的这种说法,因为自尊、自重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

但是海伦彭斯,她的观点与简是截然不同的。海伦主张凡事能忍就忍,这样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对你好一些。我觉得海伦的这些话在我们看来是很让人不可理解的。但是她的宽容、忍让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怀,是令人钦佩的。我们无需去评价她的话,至少我们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很喜欢海伦的一句话:“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只要我们每人都能记住它,多多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多看到一些完美的事物,乐观地对待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必须会充满阳光。

评价诸葛亮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错。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六一假期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读了这一步家喻户晓的历史巨作,一本久经不衰的文学精品。《三国演义》里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耿直好爽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其中诸葛亮最受人们的尊敬,他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似乎是个完人。他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用适当的计谋对付敌人,比如激将法、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调虎离山计等。“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

要亲自过问。一天到晚为事务所累,结果“亲理细事,终日流汗”。记得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司马懿曾委派奸细探听孔明的日常生活起居,听说孔明事必躬亲,伤心、伤神,饭量一天天减少,便拊掌大笑。诸葛亮整天为国事所虑,又气又累,他自认为他的心思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他的忧愁不是别人所能分担的,因而积劳成疾。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他的死,是多么令人遗憾的啊!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

陈寿的评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其实,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

其次,陈寿所说的“奇谋为短”,是相对于诸葛亮“治戎为长”而言的。诸葛亮在“奇谋”方面的才干稍逊于他在治军方面的才干,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

同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之语也是陈寿对诸葛亮综合才能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结论。如果诸葛亮“理民之干”可打10分的话,那么其“将略”则打8分。譬如评价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可能其诗不如其文,其文不如其词。但无论单说哪一项,苏东坡都是大家。不能因为有人说苏轼的诗不如词,就误以为苏轼不会写诗。

对于诸葛亮北伐无功一事,陈寿也没敢下断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而是用疑问的口气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而且,陈寿还为诸葛亮北伐无功作了一番辩护: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将诸葛亮北伐无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与诸葛亮对阵的,偏偏是“人杰”司马懿;二是寡不敌众;三是诸葛亮手下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四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处理政事,而不在于用兵打仗。最后,陈寿颇为遗憾地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天命有归”。

应当说,陈寿的总结与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颇为中肯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北伐的失败,但不能就此就说明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所以,就陈寿的这几句话就断定诸葛亮不是军事家,未免太轻率了,太片面了。

有人常举诸葛亮不用魏延兵出子午直捣长安之计来说明诸葛亮不善于用奇兵。其实,魏延所说的只带五千精兵“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直捣长安的计划,乃孤军深入,为兵法所忌。诸葛亮用兵谨慎,没有十分的把握,他是不愿冒险的。所以,魏延之计仅是口头一说,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能否成功尚有疑问。

尽管诸葛亮北伐无功,但后人对此评价颇高,并没有“以成败论英雄”。

再说北伐,这只是诸葛亮的一种积极防御的战略,是以攻代守。如果说与诸葛亮对峙的司马懿是军事家的话,以实力微弱的蜀汉对抗强大的魏国、以有限的兵力对抗数倍于己的魏军而进退自若的诸葛亮怎么就不是军事家了呢?难道评定他们二人的军事才能有双重标准?北伐真的无功而返吗?既没有像曹操那样的赤壁大败,也没有像刘备在夷陵全军覆没,更没有损失多少军队、失去多少州郡,怎么算打的是败仗呢?有史可考,司马兵力强于诸葛数倍却不敢攻,唯一一次还被诸葛打的大败,获甲首三千级,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司马采取守势也是求稳,不敢冒然进攻,因为他没有把握战胜诸葛亮!司马还有次忍不住冒然出击,结果又一次大败,张颌被连弩射中左膝,伤口感染不治身亡,都是司马斗智斗战术完败了诸葛亮,不过毕竟司马懿也是一位军事家,战术上比不过诸葛亮,但战略上总算没有犯大错误,又重回了老套路——守而不攻。

在北伐中,蜀军步兵为主,魏军则是以骑兵为主,要知道骑兵的速度、战斗力步兵是不能比拟的,诸葛亮善于利用有利的地形,发挥步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反而战斗力更强。为对付骑兵,诸葛亮有许多天才的创造,如扎马钉,八阵图等,据考诸葛亮还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野战特种部队,他们的致命武器就是:诸葛连弩。这些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弥补了兵力不足,令魏军不敢轻视。

真正的军事家不是看他打了多少胜仗,夺了几座城池,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脱离正确政治思想的军事进行的是杀人游戏,诸葛亮的军事是围绕他的政治主张的,以攻代守、积极防御只是其军事手段的表现形式。

子曰:兵者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诸葛亮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利用外交手段联吴抗曹、评定南方、以攻为守等等。

再说,诸葛亮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有极为辉煌的成就。与他有关的军事著作查有可考,并受到后来历代诸多军事大家的推崇,影响深远。如果说诸葛亮是我国一流的军事战略家,相信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诸葛亮未出茅庐,便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之策。日后历史的发展,果然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兑现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仅此一事,诸葛亮即足以当之无愧地名列我国古代军事战略家之榜首。

诸葛亮之治军,亦不亚孙吴,连敌手司马懿也不得不叹为奇才,这里无须再说。至于司马懿在写的朋友的信中谈的诸葛亮什么志大才疏,不能随机应变等,要看当时司马说这话的时间点和动机。出征之前朋友来信表示关心,司马回信安慰一番,为提高自己的信心,必然会贬低一下诸葛亮,让朋友放心,也很正常。正如现在我们身在外地,哪怕是穷困的饭都吃不上,写信回家给父母时也会说,我很好,不用担心之类的话,这两者是一个道理。

要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是再写十万字也说不完,这里我不想说太多了,也无需多说!只愿朋友们不要为史书上的一句话就下结论,也不要受某些专家、学者论调的影响,要综合全面看问题,得出自己的看法。

综上所述,如果诸葛亮都算不上军事家的话,还有谁能算是军事家?那些说诸葛军事才能平庸的真是惊世谬论,大言不惭。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实践曾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可以说,若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历史上的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珍惜。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公元251年,费祎从汉中返回成都,有算命先生对他说呆在成都对他不利。费祎就真的离开成都,带领军队去汉寿屯田了。史书上因为算命先生一句话就离开行政中心的人实在不多。一般来说,史书上记载的算命先生说的话,都是谁不听谁倒霉,但是像费祎这样听了还倒霉的人,只有他一个。

公元252年,费祎等了六年,望穿秋水的诏书终于下达,刘禅让他开府治事了!也许是刘禅对他不够放心、也许是刘禅又想过几年皇帝瘾,费祎始终没能迈到开府这一步,距离位极人臣就差那么一点点,终于熬到这一天,成为人生赢家了啊。看来听算命先生的果然没错,离开成都真的会遇到好事耶!

公元253年,春节。费祎在汉寿大摆筵席,庆贺这一美好的节日。一向不怎么爱喝酒的费祎,这一次实在是高兴,喝高了,直到被郭修刺杀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说。郭修也当场被杀。至于杀人动机,官方说法是郭修心念故国,不愿成为蜀臣,本想刺杀刘禅,无奈一直没有机会,于是决定换一个刺杀对象。还有一种阴谋论说法认为刺杀刘禅、费祎对魏国谈不上有什么好处,而费祎死亡,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年轻时就喜欢“阴养死士”的姜维。而裴松之对郭修身份的表述正是对这种说法的有力支撑。姜维有机会并且也只有姜维有机会把一名死士包装成魏国的中郎将,让他长期潜伏,寻找机会刺杀费祎。迄今为止,姜维主使的说法依然无法证实,但也无法证伪。

费祎是蜀汉帝国最复杂的人物,他两面三刀、卖友求荣、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哄骗蒋琬、压制姜维,是欺上压下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能力又是那么出众:他过目不忘、还能一心多用、可以同时下棋、吃饭、做游戏、招待客人、办公,并且既不耽误公务也能让客人尽兴。当初董允接替他的尚书令职务,也想学他这么潇洒,结果不到十天就耽搁了一堆事情。董允感叹:“我就纳闷了,同样是国家的尚书令,做官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费祎主政的时代,内政方面,人民安居乐业,齐夸他的领导。外交方面,跟吴国更是好得没话说。军事上,绕到曹爽大军身后截断归路也不能不说他神奇。至于费祎的私生活,更是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儿子们出门没有马车,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样。他死后,家里连存款都没有。

费祎不贪财,他所爱的只有权力。他的人品固然可疑,但他的功绩不容抹杀。面对蜀汉的困局,他的面壁计划很实际,也最容易为蜀国多数人所接受——活在当下:

为什么一定要收复中原?我们哪还有机会收复中原?何必那么辛苦去跟超级大国死磕?高兴一天是一天,快乐一秒是一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费祎这个人就是复杂到了连他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都没法说的地步!他的聪明才智甚至超过了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他的诸多功绩也无愧于优秀政治家的称号,但他这样的人绝、不、适、合、做、朋、友。

衷心地祝愿我的读者,永远都不要碰上费祎这样的人物。

这一年,正赶上吴国太傅诸葛恪空国而出伐魏,云开雾散的姜维兴奋地立刻出兵。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对吴军采取守势,对蜀军采取攻势。姜维承担了巨大压力,最终因粮食用尽而退兵,并没有受到损失。而从出生就一直顺风顺水的诸葛恪竟然以倾国之兵败于合肥新城之下,回国后不久在宫廷政变中被杀。司马懿称赞诸葛亮事必躬亲,恪尽职守。诸葛亮确实尽职尽责,蜀汉后期,大小事务都要由诸葛亮处理。北伐期间,诸葛亮基本都是亲自勘察地形,制定作战计划,据说杖责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报奏诸葛亮。

最后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峙,诸葛亮利用上方谷的粮草,引诱司马懿中计,一把火差点让魏军全军覆没。司马懿从此闭门不战,无论蜀军如何挑战都没有用。

一日诸葛亮突发奇想,将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让其穿戴,这是在羞辱司马懿。然而司马懿并没有上当,而是亲自穿上了衣服,而且问部下是否合身,魏将都十分恼怒,唯独司马懿笑而不语。又问起诸葛亮的日常,使者说诸葛亮昼夜不辞劳苦,尽心尽责,司马懿对诸葛亮也是十分敬佩。演义中这样记载:。

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是恪尽职守的,他对于诸葛亮的的忠诚也是大家赞赏,而从司马懿至死都没有当皇帝,可知他也是想效仿诸葛亮,但其子司马昭弑杀曹髦,其孙司马炎僭越称帝,也司马氏的谋反之心公著于众。无论如何,司马懿还是感叹诸葛亮的担当和能力,经常夸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文档为doc格式。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三国演义}中,很多名士说到诸葛亮,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赞叹不已。“诸葛孔明,人中龙耳!”。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出道很久了,在江湖上享有盛誉的老先生,如司马德操,即水镜先生,有的是和诸葛亮同辈,被刘备重用的暂露头角的徐庶,有的是敌营中人,奇怪的是当时诸葛亮还二十七岁,寸功未立,却享有如此大的名头!真是让人不解,也让人佩服。可以说,诸葛亮尚未出山,已是一个神人了!出山后,他折服了自己内部的粗人,关羽,张飞,也折服了曹将夏侯敦,李典等,火烧博望坡-----为自己博得声望!自此一发不可收,连战连捷,百战百胜。堪称军神!刘备有次不服气,想:离了你诸葛亮,我刘备就打不了仗?兵伐孙权,连营数十里,结果被吴军烧得逃回白帝城!至此彻底服了诸葛亮。所以,我爱诸葛亮,爱的是他的才略,本事。是国家的栋梁。不像有些当官的,没一点本事,大敌来了,无退敌之策,误过误民。我爱诸葛亮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忠心事主,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最后为国尽忠,死于军帐。读{三国演义},读到此处,我不禁潸然泪下。相信不落泪的定非忠臣!他不愧为古今第一贤相!当今唯周恩来可与其相比。诸葛亮不但要面对曹魏,孙吴的外敌,还要防备朝内奸臣的谗言暗算,以及庸主刘阿斗的阻扰。有一次北伐取得大胜,诸葛亮正准备直取中原,却接到刘禅的诏书回军!原来这是魏国的反间计。诸葛亮于是叹息阿斗的昏庸。看来强敌易对付,奸臣的暗算却难防啊!在昏主的领导下,还能有如此忠心,太难得了。诸葛亮,我真服你了。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李白,杜甫,蔺相如.....如果有人问我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大堆。但是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候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知天文.地理.思考问题清晰.明确。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个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喻,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有一次,周喻让他在10天之内造好10万只箭。诸葛亮对周喻说,3天内就造好10只箭,第3天让周喻派500个士兵来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叫来鲁肃来帮忙,拨来20条快船,每船30个士兵,船用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盖好,不让鲁肃告诉周喻,第1天和第2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3天4更时,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接到船里,船用绳索连着。江面上雾很大,船到了曹寨对面不到20里的地方,诸葛亮下令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见雾大,只叫弓箭手射箭,等到船上都叉满了箭后,诸葛亮让大家说“谢谢曹丞相的箭”,一会船顺风顺水的划走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建安十二年(2),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刘备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评价诸葛亮作文

既生了周瑜,为何要生诸葛亮。

古代有英雄豪杰,而现在有学霸大神。在古代,周瑜是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给他设下一计——草船借箭。在我们班,我和他都是“重量级”人物,同样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同样是他嫉妒我。

他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周瑜”,而我就是“诸葛亮”。有人说周瑜比诸葛亮要差,可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胖,虽然胖的很“可爱”,但谁说胖子不如瘦子!上课时他总是神速来解答老师设下的难题,却总是漏洞百出。

一次数学课上,可真是让我体会到了“草船借箭”的悲伤。当上课铃打完后,便感觉背后一股冷气飘来,“嗒嗒······”随着一声声高跟鞋的声音,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同学面前,而且她一上讲台,就感觉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了她身上,好像那一张非常冷漠的脸正在盯着自己。“看你们考得好成绩!”光这一句话就把我们的气势打败了。

“武文静!数学壹佰零叁分,你连一半都考不到!加上卷面分才伍拾分呀!”我的同桌武文静一听,吓得半死。一节课过去了,到快下课的时候,班里的“周瑜”开始陷害我了。“老师,我觉得同桌之间要互帮互助,所以······”“哎,这个意见好。”王老师表示认同。这时,他突然冲我一阵坏笑,我一切都明白了,我这个“好”同桌是怎么教都教不会的。

不过,这件事的结果和古代的事件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同桌追星,于是我激励她,如果考好了,就带她去见那个明星。

这一次考试,同桌努力考了捌拾分以上,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周瑜”的同桌因为没考好,受到了批评,连“周瑜”也受到了牵连啊!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曹操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旧日轻易重,打开金锁走蛟龙。”

赤壁战败后,曹操身后仅有张辽等百余骑跟随,如果关羽斩了曹操,这百余骑和南郡的守将更是不在话下,刘备说不定就“江山可定矣”。可是诸葛亮还是让关羽守华容,就是要关羽放了曹操。因为当时,北方已定,只有刘璋、张鲁等少数军阀,但一鼓可破。如果曹操一死,天下的英雄便只有刘备、孙权了。刘备当时寄人篱下,对羽毛丰满的孙权来说,也成不了气候。再加上周瑜嫉恨诸葛亮,如果他在孙权面前嘀咕几句,孙权定会攻打刘备,那样,“刘氏”江山说不定要改姓“孙”了。所以诸葛亮“让”关羽放了曹操,接着劝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再孙刘联合,北伐曹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的心愿没有完成,惜哉,惜哉啊!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早在《草船借箭》中领略过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个手摇鸡毛扇,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智者形象跃然脑海。那时的诸葛孔明,在小学生的眼中,大有一番“神仙”风范,在浓雾弥漫的江上使“造箭”故事圆满的画上了句号。而今有在《出师表》中重逢诸葛孔明,却不再用幼稚的眼光看待这位历史宗师,也不再带有神秘感的惊叹来评价他。初读《出师表》,已被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在面临蜀汉即将被伐之时,规劝后主“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进而有是“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充分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贞思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无限的忠诚和“报先帝、忠陛下”的忠贞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刘备的知人善用和亲贤臣的气度。“亮躬耕陇田,好为《梁父吟》”,原先的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过着隐居的上呢搞活,却有谁识得他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自被请出茅庐后,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抱负才能得以施展。我很庆幸没有埋没又一个人才,没有又一番《马说》式的怀才不遇。试想,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出庐,刘备父子又将是如何的结局?恕我冒昧,也许也就不会有历史上的蜀汉了吧。这也是诸葛亮与刘备交情非同寻常的原因,铸就了诸刘的鱼水关系。很遗憾,诸葛亮的死使蜀汉彻底颓覆,从此溃败,历史终究还是选择了蜀国的倾覆。迂朽的刘禅也因此而被世人所唾骂,而诸葛亮以一生又是充满光辉与赞赏。“诸葛孔明”也因此而流芳千古。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评价,一句话概括就是: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名相,是杰出的政治家。

三国时期蜀国是最弱小的,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却是治理最好的,采取依法治蜀政策,并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可以看出诸葛确实有治国之才,而且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诸葛亮是杰出政治家相信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认为诸葛亮也是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认为他神机妙算,能出奇计、献奇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大家所了解的诸葛亮所出过的“计谋”都是罗贯中帮他出的,要对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评价,就必须要抛去小说《三国演义》里面那些虚构夸张的事迹(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算华容道、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空城计、遗计斩魏延、祈禳星宿等等)。

相信抛去上面那些“诸葛亮的计谋”,恐怕没人再能找出证据来说诸葛亮“用兵如神”、“足智多谋”了,事实上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没得说,但是实在是个不合格的军事家,更说不上是谋略家!所以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那样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三国》里孔明之智简直近乎妖”了!

纵观诸葛亮对蜀汉集团一生的事迹贡献,其实没有一样是在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在刘备时期贡献主要是三条:1、隆中对策帮助刘备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与蓝图,起的是策划的作用。2、刘备兵败当阳,诸葛亮奉命去出使东吴,联合孙权,起的是使者的作用(事实上,孙权答应联盟是从自身考虑,主要是鲁肃贡献大,诸葛亮影响不大)3、刘备出兵入川、攻打汉中的时候,诸葛亮在后方“足兵足粮”,起的是管家的作用(刘备入川带的谋士是庞统,攻汉中带的谋士是法正)。以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刘备时期主要是镇守后方,根本不曾领军出征,更谈不上出奇谋、献奇计。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也不是夸张到那种“如鱼得水”。

刘备死后,托孤于诸葛亮(当时蜀国确实没别人可托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法正、许靖全死了,赵云不受刘备信任,魏延镇守汉中不在身边),诸葛亮才开始掌管蜀国军权,但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没得到中原一寸土地,而且在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毫无防备、长安守将还是怯战无谋的夏侯楙、天水等三郡都“叛魏应亮”的大好形势下,却小心谨慎不敢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错过了攻打长安的最好机会,可见诸葛亮绝不是能统领三军的大将之才!

或许有人说,诸葛亮的北伐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以攻为守的策略,不是真的去统一中原。话虽然也有道理,但六次北伐,劳民伤财,却无寸功,也说明诸葛亮不是将略之才,诸葛一生唯谨慎,不敢兵行险招,不能用奇谋,实在不适合做三军统领。

哀哉!诸葛亮只能做萧何,做不了张良,更做不了韩信!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司马懿随未曾对诸葛亮发表评论和看法,但死狼狈逃窜的表现,已将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形象烘托的淋漓尽致。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

评价诸葛亮作文

他向鲁肃借船二十条,并推算出三天之后必有大雾。第三天的四更他和鲁肃一起到曹营去借箭。因为江上雾大曹军不敢出来应战,只能在岸上放箭来吓退他们。结果,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船上的草把子上。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善于观察在这个故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他的足智多谋体现在“空城计”这个故事中。面对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诸葛亮想出了一个“空城计”。他大开城门,自己坐在空无一人的城墙上悠闲地弹琴。使得司马懿不敢冒然进攻。一个人击退了十五万的大军。

他一生为辅佐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累死在战场上。同时,他还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了孔明灯、诸葛弩、木牛流马等等。尤其是木牛流马的发明,为军中粮草的运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英雄。

三国中的豪杰是谁?不用说,肯定非诸葛亮莫属。他才智过人,紧急时刻头脑冷静,善于发现人才,能巧妙地收服人才,并重用。“姜维降蜀”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先通过对决,发现人才;然后以束手无策让他主动降蜀,让他心服口服,愿意终身效劳。

“华容道”“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充分显示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尤其是“草船借箭”里借东风的篇章让我特别佩服,屈指一算,就能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天晴。简直“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空城计”、“华容道”利用了别人太过“聪明”和多疑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七擒孟获”显示出了诸葛亮为了收服孟获这么一个人才,花费了多少心思来抓他。从“七擒七放”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收服他需要多少耐心。

在“刘备借荆州”一集中,周瑜在攻打南郡时中毒箭受伤,从此以后,不能发火。诸葛亮就利用了他这个特点,在他追杀刘备时叫刘兵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箭伤发作,昏到了。

只要诸葛亮不在刘备身边,刘备办起事来就不会很顺利。由此看出诸葛亮对刘备来说非常重要。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不少同学大赞诸葛亮,认为他才能杰出,是完美的圣贤。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后,觉得诸葛亮并非如大家所说那么完美,他也只不过比一般的谋士稍微高明一些罢了。首先诸葛亮的目光不够远大。他隐居隆中,看来本意是要选择贤明的圣主,可当刘备三顾茅庐,他便投向了刘备。我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他应当跟随曹操。曹操文武双全,又善用人,是个成大事的人。刘备志向不够远大,文才武略并不出众,他只不过是靠皇亲的光环和几个结义的兄弟罢了。况且张飞勇猛无谋,关羽太重义气,难成大事。在隆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三国鼎立前还可以,而对三国鼎立后预见不当。三国鼎立后,多次出兵进攻兵强马壮的魏国。想统一天下,其实这样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他应当先使蜀国强大起来,再考虑进攻魏国。

诸葛亮也不会用人。作为三军统帅,用人非常重要。诸葛亮明知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又和曹操交往很深,却让他守华容道。关羽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但还是放走了曹操,使蜀国失去了一个取胜的大好机会。马谡是个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刘备也对诸葛亮交待过,不能重用马谡,但他偏偏把守街亭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马谡,最终使蜀国失去了这一军事要地。

此外,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做法也不可取。这样做精神可嘉,但要手下那么多的人干什么?只会使他们养成懒惰、事事依靠的心理,当出现问题时,只会请示,拿不出解决问题方法。诸葛亮自己也最终劳累而死,死后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后来蜀国多打败仗,最终被魏国灭亡。

所以,我觉得诸葛亮并非传说中的那么神奇。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诸葛亮,乃一世英主也。郭沫若曾评价:千古贤相,智慧化身,忠义之士,悲剧英雄。由此足以可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就会义无反顾的报效我的母亲国――中国!我不会让她再有南京大屠杀、鸦片战争、解放战争、9・11事变,更不会让外国人蔑视我们中国!我要让我们的民族光荣起来!让我们的民族强大起来!那时中国不再屈辱,人民不再弱小,国家不再贫穷!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会让我的子民不在有困难!若干旱,若雨灾、若地震、若火山,我都能用周易卜算!这样的话,我用六丁六甲,干旱我给这个地区降雨,水灾我给这个地区太阳,地震火山,我会早早告诉我的子民,让他们没有痛苦。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一定要让世界没有战争!世界都要和平!若是有战争,人们的损失是巨大的!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要不辜负康熙所说的一句话: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我一定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也要牢记鲁迅说的话: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如果我是诸葛亮,陆游的一句话一定会激励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一定要不辜负人类对我的期望!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将会把我的祖国建设的更伟大!更强大!更壮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让我们的土地更富饶!让世界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