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就业促进会工作样 就业工作报告(通用5篇)

时间:2023-09-01 18:05:33 作者:雅蕊 就业促进会工作样 就业工作报告(通用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就业促进会工作样 就业工作报告篇一

大家好!

我是校友联络志愿者协会的一员,现在督察一组担任职务,希望和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配合,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极努力的把我们大学生就业联盟会的一切事务做的更好。让我们大学生就业更加强大。

督察一组现职能如下:

(一)督察各个协会日常工作的规范性;

(二)督察各个协会会议召开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注意各个协会的形象建设及活动举办情况;

(四)督察各个协会内部干部的设置情况;

(五)督察各个协会值班情况;

(六)发现各个协会存在的问题。

第一:值班只有一个人,却签两个的名字。如初踏行动社星期五就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值班有迟到和早退现象,对自己的工作极不负责。如援手和大学生职业协会。

第三:每次例会到会人员不齐。如校友联络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家政协会。

第四:各个协会值班区的卫生都不是很好。

第五:值班时各个协会都有人玩手机聊天,积极性不高。

以上就是我在这周值班时所发现的问题,为了让每个协会都有更好的发展,锻炼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希望协会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校友联络志愿者协会:设有五个部,其中会长,团支书,秘书长,会长助理各一位,副会长三位,部长五位,部员三十位。部员和部长会长都能积极配合,但是有些部员积极性不是很高。

青年家政协会:会长,副会长,团支书,秘书长,财务总监,共5人,7个部门,7个部长,成员18人,共30人。

以上就是我这周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就业促进会工作样 就业工作报告篇二

人之生存,衣、食、住、行无不靠经济来支撑,而就业又是人们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岗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南充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经济又欠发达的地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始终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摆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2019年以来,全市帮助16.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1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因此,就业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调查,今年全市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数达9.8万人,而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3.7万个,社会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我市的就业困难群体队伍也十分庞大,目前全市尚有“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2.7万人,他们由于长期下岗失业,生活十分困难。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问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和谐稳定。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南充的重要措施,已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大惠民行动”之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构建和谐南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同扩大就业的关系,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就业增长弹性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落实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容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同时,要把灵活就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要推广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

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一要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加大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的力度,支持企业招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鼓励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二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我市落实得较差,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范围。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力争在扩大贷款规模上有新的突破。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和技能鉴定等5项补贴政策。要加大对就业资金的使用力度,做到应补尽补,补足补够,将再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下岗失业人员,以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和就业稳定性。四要进一步加大就业资金投入。要按照市委确定的市级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县市区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筹集就业资金,并形成制度性安排,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以政策推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要把以创业促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局拟在全市实施“创业在南充”大型主题活动,滤布主要是通过培训促创业、政策促创业、资金促创业、服务促创业四大抓手,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提供平台,培养更多的小老板,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应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推动创业的良好环境。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够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大力推广syb、siyb创业培训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业型人才,提高创业能力。三是培育打造就业园区,使创业者工作有舞台。四是通过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好促进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推广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方法,用更好的服务保障为创业者铺就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其创业,促进其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和“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突出抓好“4050”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摸清就业困难对象的相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结对帮扶”等其他专项援助活动,并采取托底安置、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1人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要把加强劳动者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紧紧抓住职业培训这个“牛鼻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大规模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推动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要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促使劳动者凭技能实现就业,凭技能稳定就业。

强化就业服务,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就业再就业工作涉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面对企业,面对职工,面对百姓,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就业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就业服务。一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按照“优质文明服务窗口”要求,全面推行“零收费”、“零距离”服务,为求职人员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为用工单位提供“一次性告知”、“一套手续办结”的人才聘用服务。同时大力开展 “一走五送”活动,将岗位、政策、培训等信息送到企业、社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中。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压滤机滤布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成市到县,县到街道和重点社区互通互联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系统,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对称,为求职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统筹城乡就业,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在重点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复员转业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要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对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失业登记,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劳动安全,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加快构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促进农村劳动者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就业促进会工作样 就业工作报告篇三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按照《关于开展xx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xx]325号)、《关于开展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xx]339号)、《关于开展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黔人社厅函[xx]835号)要求,我市于xx年1月5日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共入户家访149户,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万份,组织3次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提供合适就业困难人员岗位600余个,活动期间帮助242人援助对象实现就业。此次活动作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受到就业困难人员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了帮助全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市(区县)就业局高度重视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召集市(区县)的就业局领导开会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落实活动的各项事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落实了专人负责,研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将援助工作落到了实处。对辖区内确定的部分援助对象进行走访,了解其就业需求和政策落实情况,并对他们实现个性化帮扶。

为了扩大影响,动员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活动,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对这次援助月活动有较明确的了解,使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能充分享受到再就业扶持政策。在所属的人力资源市场街道(乡镇)综合服务大厅等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借助宣传版、公告栏、大屏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介绍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援助活动具体内容、专场招聘会时间地点以及各级政府对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的政策措施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困难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政策服务。

活动月期间,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组织进家入户搞调查,做到基本情况明了。活动期间,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通过进家入户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未就业和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援助对象的底数和一些基本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服务。

二是通过设置专项服务窗口做好审核认定工作,但是由于就业信息系统处于调试阶段,对新产生的就业援助对象录入系统造成一定困难,对帮扶未到位的援助对象,分析原因,将纳入后续日常帮扶工作,确保其尽早实现就业和落实政策。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登记管理工作,完善登记、认定和退出机制,完全实现微机管理,建立动态管理的制度。

三是"四送"活动讲实效,确保服务满意周到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和送补贴活动。深入实地送政策,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发挥基层平台作用,开展上门送政策活动,对援助对象专门讲解就业优惠政策、享受政策的条件、办理程序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等,并认真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分类帮扶送岗位,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需要,各地通过公告栏、新闻媒体、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会、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动员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免费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并积极落实特别就业培训计划,针对就业群体,提供短期就业培训,增强了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就业技能。

就业促进会工作样 就业工作报告篇四

二零一二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省妇女十大和县妇联十四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继续坚持发展和维权并举的工作方针,把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穿妇女工作始终,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做扎做实各项工作,从而推进了我社区妇女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把握契机,强化服务,宣传教育显声势。

(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潜力,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狠抓妇联干部的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_会议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中央,省地有关会议精神,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强化了党风廉政职责制和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意识,社区妇联干部的潜力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强化了服务意识,改善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了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潜力。

(二)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我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及召开妇女会,组织妇女有针对性的参加教育好处的演讲报告会等方式,向社区广大妇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五月十三日这天借“母亲节”在镇妇联和镇党委的组织领导下,我西街社区结合实际状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了突出“歌颂母亲,弘扬母德”的活动主题,在镇妇联和西街社区的共同努力下,我社区经过推荐,申报,评比,最后评出“平安家庭”五户分别是雷延林,陈得钦,赵得梅,祁文贵,郑辉贤五户。在争当八好(好妈妈,好婆婆,好妻子,好子女,好儿媳,好妯娌,好姑嫂,好邻居),弘扬五情(父母养育情,夫妻恩感情,兄弟手足情,婆媳体贴情,邻居互助情)活动中。我社区评出了好儿媳两名,分别是陈玉兰,张勤梅。她们给社区的妇女们做出的榜样,在全社区构成了一种争当八好的良好风尚。

社区各妇联要以妇女群众的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组织妇女,宣传妇女,教育妇女,服务妇女的本领,坚持以“党建带妇建”,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潜力,继续开展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人才活动,提高为妇女服务的潜力;透过深入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水平和潜力。

就业促进会工作样 就业工作报告篇五

人之生存,衣、食、住、行无不靠经济来支撑,而就业又是人们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岗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南充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经济又欠发达的地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始终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摆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20xx年以来,全市帮助16.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xx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因此,就业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调查,今年全市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数达9.8万人,而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3.7万个,社会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我市的就业困难群体队伍也十分庞大,目前全市尚有“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2.7万人,他们由于长期下岗失业,生活十分困难。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问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和谐稳定。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南充的重要措施,已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大惠民行动”之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构建和谐南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同扩大就业的关系,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就业增长弹性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落实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容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同时,要把灵活就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要推广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

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一要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加大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的力度,支持企业招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鼓励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二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我市落实得较差,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范围。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力争在扩大贷款规模上有新的突破。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和技能鉴定等5项补贴政策。要加大对就业资金的使用力度,做到应补尽补,补足补够,将再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下岗失业人员,以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和就业稳定性。四要进一步加大就业资金投入。要按照市委确定的市级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县市区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筹集就业资金,并形成制度性安排,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以政策推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要把以创业促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局拟在全市实施“创业在南充”大型主题活动,滤布主要是通过培训促创业、政策促创业、资金促创业、服务促创业四大抓手,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提供平台,培养更多的小老板,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应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推动创业的良好环境。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够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大力推广syb、siyb创业培训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业型人才,提高创业能力。三是培育打造就业园区,使创业者工作有舞台。四是通过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好促进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推广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方法,用更好的服务保障为创业者铺就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其创业,促进其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和“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突出抓好“4050”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摸清就业困难对象的相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结对帮扶”等其他专项援助活动,并采取托底安置、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1人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要把加强劳动者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紧紧抓住职业培训这个“牛鼻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大规模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推动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要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促使劳动者凭技能实现就业,凭技能稳定就业。

强化就业服务,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就业再就业工作涉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面对企业,面对职工,面对百姓,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就业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就业服务。一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按照“优质文明服务窗口”要求,全面推行“零收费”、“零距离”服务,为求职人员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为用工单位提供“一次性告知”、“一套手续办结”的人才聘用服务。同时大力开展 “一走五送”活动,将岗位、政策、培训等信息送到企业、社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中。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压滤机滤布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成市到县,县到街道和重点社区互通互联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系统,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对称,为求职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统筹城乡就业,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在重点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复员转业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要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对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失业登记,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劳动安全,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加快构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促进农村劳动者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