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食品与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实用7篇)

时间:2023-09-30 11:49:21 作者:琉璃 食品与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实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食品安全论文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方面要求食品营养丰富,色、香、味、形俱佳,另一方面要求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无毒无害,确保安全。此外,还要求适应快节奏生活和不同人群的消费需要。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以达到上述指标要求。但是,目前少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私利目的而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极大地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人们对食品短缺的担忧,已被对食品的安全恐惧所代替。一时间,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合成食品添加剂,使人谈“虎”色变。一些厂家趁机造势,打出“纯天然”、“不含任何防腐剂”等标签,搅乱了人们脆弱的神经,影响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2.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4.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目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中,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秘书长齐庆中曾经讲过:“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为此,广大消费者应正确认识: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表征。食品工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越多。

(2)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有益的。所谓正确使用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因为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是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试验和筛选,证明对人体安全、有些对健康有益才允许使用的。反之,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食用防腐剂,而致食物腐败变质,产生黄曲霉菌,才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可以说,一些食品离开了添加剂就无法达到应有的质量。

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海产品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使用苯甲醛浸泡;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快”,在我国南方城市曾多次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其他质量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广东的有毒大米事件;江西、湖北等地在粮食制品中非法掺入非食用原料甲醛、二氧化硫以及工业漂白剂、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事件;河北等地发生火锅加入罂粟壳事件;河南、青岛等地发生给大米添加矿物油及人工合成色素事件等等,这使消费者身心受到伤害,以致“谈食色变”,产生“吃”的安全恐惧心理,吃什么都不放心,都不安全。

国外先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体系非常严密,发现违规行为,非让你倾家荡产不可,有谁还敢去冒这个险?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食品行业的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过轻,不但起不到惩戒作用,反过来实际上放纵了违法者,结果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恶化态势,食品污染愈演愈烈,这十分令人担忧。为了尽快消除这些负面的影响,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营造食品安全放心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安全放心食品的消费信心,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国家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应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具体的标准及监管程序,积极探索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和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体系。

(1)建立健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生产条件。比如: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检测手段、计量仪器、质量管理制度等基本条件,能申请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才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同时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对出厂的产品必须加贴质量安全标志,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保证消费者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2)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才处理的现象,食品安全真正从源头抓起。

(3)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全面的食品质量控制,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性。对不适应食品安全需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改革现行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监控检测体系,要从源头把好质量关,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兽医控制规范、加工操作规范、及良好的实验室规范等,形成了全方位、立体控制食品质量的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对食品加工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强重点食品的监管,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的重要食品,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无公害食品的管理,推行质量体系认证,食品质量体系认证采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完善食品检测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执行;树立企业的诚信自律意识,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促进企业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同时提高食品质量的安全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消费信心。

(4)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从重从快处罚,对那些没有认真履行执法责任的失职人员也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自身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更有利于增加我国食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我国食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五、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天津农学院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年8月28日

食品安全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地严峻,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陷入一阵阵恐慌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食品的安全关系着民生。

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食品质量监测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切实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现有食品卫生标准的修订步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制定食品主动召回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关键字:食品安全 现状 监管

一.前言:“食品卫生”曾经是一个为公众所熟悉的术语,现在,它似乎正在逐渐被“食品安全”所替代。

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显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同学表示,这些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18%的人表示“可能会”。

27%的人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认为“有过,但很少”的,占64%;仅有9%的人回答“从来没有过”。

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最令他们感到担心。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选择这一项的人达到了21%。另外,还有16%的人最担心“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的食品”。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被近九成半的人认为是选购食品时通常会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关注“相关检验合格证明”的,不足半数;而关注“食品的色泽和包装等外观因素”的,则略高于半数,为52%。

对于“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利益熏心”,该选项的获选率达到87%。同时,相当多的受访公众认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

购买熟食类食品时,是否看保质期的问题上,85%的人认为无处可看保质期而直接购买。遇到变质,过期,劣质的食物等食品安全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很少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

结果分析:由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也十分担忧,但是很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不强烈,部分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使得一些不法商贩有了可趁之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也不懂得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给食品安全问题也增加了出现的几率。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微生物源仍是影响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与其他任何一类疾病相比,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是危害最大的一类。

2.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污染情况严重。一是源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如瘦肉精残留问题;二是环境污染物给食品卫生带来隐患。3.食品生产企业违法生产、加丁食品的现象不容忽视,像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

4.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给食晶安全带来新的隐患。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技术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实行分段立法,法律法规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的调整范围较窄,一些法律规定较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留下执法空隙。此外,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结果差别也很大。

2.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目前,我国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定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企业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甚至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明显不足。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政府部门多、范围广。而各个部门之间往往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有些甚至相掣肘,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乏力和监管资源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也无法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另外,越权执法、违规执法、消极执法等,也严重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执法效果。

4.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500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600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体系还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食品安全标准既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二是标准不配套,这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还表现在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三是标准技术含量低,特别是与国际现行标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5.少数企业和加工者无视国家有关法和规定,无证生产或经营,生产流程不科学,没有严格的工艺条件约束,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更不进行必要的检验,直接使这些产品流向市场,这样的食品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类健康,有些企业生产流程控制不严格,微生物杀灭不完全,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低下,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四、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食品市场信息的监测、预警、发布,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2.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食品安令突发事件发生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假冒伪劣食品能被及时地查封、收缴。3.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对于监管不力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相关部门实行问责制。积极会同各级行政监察部门,建立食品安会监察工作协凋机制,研究制定加强食品安全监察工作的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加大对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查处和督查督办力度;集中公布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大对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监督监察力度,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5.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全国统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广泛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社会监督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同;组织新闻媒体围绕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开展主题宣传报道活动;使人们能及时得到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消息,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食品不安全的危险意识,坚决抵制不安全食品进入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品质。

6.在商品的制造上严格要求产品质量,规范食品的生产工艺和食品加工,对食品企业加强法制道德宣传。

五.心得体会: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食品安全论文进口食品安全论文

摘要:随着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食品安全关系到政府部门、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群体的直接利益。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权益,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采取提高食品科学检测水平、完善食品控制体系、强化食品市场鉴管等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因素;生产因素;影响;对策

一、绪论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环境因素

(一)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对食物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大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进入植物内部,甚至会积累在食物组织内。二是在降水的作用下,大气中的粉尘、重金属等会降落到土壤中,而后通过植物根系在植物体内富集,导致污染物质超标。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土壤缺乏碱性物质,使得酸雨问题十分严重,大面积的酸性降雨对鱼类养殖是一个灾难,同样也会使农作物中积累有毒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二)水体污染

与大气环境一样,水体中的污染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污染物的成份,可将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物质分为三类:一是氰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无机有毒物质。二是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工原料,难以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质等有机有毒物质。三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这些污染物质可通过生产经营者的浇灌行为进入灌溉水体中,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富集入食物中,对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三)土壤污染

土壤是具有自净作用的,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浓度在环境容量之下时,可通过土壤的自净实现污染物的消除;当污染物质积累到环境容量之上时,会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日积月累,通过植物根系被富集到食物中,影响食物的产量和安全。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者的不当行为,造成化肥、农药等滥用;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的堆积;大气和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等,都会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累积。与大气、水环境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具有持久性和迁移速度缓慢的特点,因此就算消除污染源的排放,受污染后的土壤也需要经过极长的时间才可能消除影响。人类的植物种植必须在土壤之上进行,因此土壤退化对食物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大,而土壤污染就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三、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生产因素

除了食品生产中的环境因素,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技术性要素的利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食品生产安全。仔细研究这些技术性要素对食物生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多种技术性要素进行有效管控,对提升食品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为了降低病虫害对食物产量的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田间杂草对营养物质的抢夺,现代农业加大了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农药中残留性最强的含磷杀虫剂也被滥用。依据对多地市场上出售蔬菜中甲胺磷的检测分析,发现了触目惊心的结果:近半数的蔬菜中的甲胺磷残留超标,最高浓度达1.85mgkg,其中,叶菜和豌豆中的甲胺磷残留量最大。现代医学证明,长期摄入含磷农药会对人的身体机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必须降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农作物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问责体系。

(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现代食品的色、香、味都远远超过传统食品,而这就是现代工业产物———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其中,着色剂可提升食物的观赏性,防腐剂可延长食物的保质期,甜味剂、酸味剂等则可为食物带来多种多样的滋味。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不法商贩对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则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甚至会危害民众的生命安全。例如,某些不法食品经营者会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超过国家标准的增白剂(氧化苯甲酰),使面粉更白;某些不法经营者在熟食、卤制品生产中,通常会为了追求好的“卖相”而添加过量添加剂,如人工色素、亚硝酸盐等;还有些不法经营者明知有毒,却为了追求米粉的劲道,将甲醛加入米粉中。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问责制度。

四、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缺失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足

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安全意识偏低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致使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例如,由于生产地域大气、水、土壤遭污染,生产者又不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由于食品监管缺失、问责机制虚置化,生产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有毒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的原料,初级农产品在受污染的前提下势必会降低食品安全性。

(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滞后

监管体制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可依”,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严重滞后。例如,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是在食品安全事件已爆发的情况下才紧急制定的。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检验检测不规范

我国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工作流程是依据已颁布的检测标准,采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检测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低于标准所规定的阈值,则认为被检样品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合格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安全性,但是对低于阈值标准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检测的缺失,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保障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的对策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检测水平

检测机构应不断改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提高科学检测能力,并加强食品风险检测和评估体系的构建。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对食品检测的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促使食品检测机构提升检测水平。1.保障硬件设备齐全检测机构可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质检设备,在硬件水平上保证食品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为提升食品检测水平奠定技术基础。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测技团队检测人员不仅专业理论基础要扎实、能熟练掌握检测技术、时刻关注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工作态度也要认真细致,主动熟悉食品安全行业造假、打假案件动态,还要做到透过食品检测就可窥探其是否含有违禁物,从而进一步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直击食品造假事件。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借鉴国际食品监管的成功案例可发现,要保障食品安全,不仅要对即将销售的产品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尤其要把重点放在食品的生产监控上。1.建立健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中,要明确农药、兽药及其他各种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完善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2.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视条件不同要灵活变通,并经常改进标准。3.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重要的是明确相关材料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4.颁发食品卫生标准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要尽快颁发各项食品卫生标准。5.食品质量、卫生监管要有统一的标准时刻关注国际食品安全监测动态,建立相关食品质量、卫生监管的统一标准。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为保证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必须加强食品农业标准化建设。1.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为减少或避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在农产品中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必须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2.严格控制过度使用农药等有害物严格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减少其造成的污染。3.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剂量明确农产品加工时使用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的剂量,采用安全、卫生的材料进行包装,避免在运输农产品过程中遭到污染。4.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农村产业化链条,并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引导和科学理论教育,进而规范农业生产,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干净、安全,流向市场的食品成品安全也就有了重要保障。

(四)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除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外,政府要发挥带动作用,强化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1.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政府的监管方式方法要不断更新,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在生产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过程、运输过程、经营销售等各个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建立惩罚机制,加大打击力度。2.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分类管理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类管理,尤其是那些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企业更要加强监管、严格管控。对食品质量不能过关的企业,要及时勒令其停业改进,甚至关闭。

(五)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政府要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政府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而且相关标准要尽量做到与国际上统一,从而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优势。2.企业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当前,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产品进行把关,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

(六)政府和企业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

严格监管1.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如监督局、卫生局等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对不合格企业要求其整改,促进市场有序发展。2.政府和企业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严格监管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政府和企业一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二要共同实现食品从生产到经营销售的全过程严格监管。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有序发展为目标,各个政府部门、企业、消费群体之间积极配合,一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

(七)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一些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因此,要想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理论认知。

六、结论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人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食品企业亟待深入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社会各界一起携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我国食品企业、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定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以解决,食品企业可以为人们生产出更多放心可靠的食品。

参考文献:

[1]肖训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4x):35.

[2]谢沛滔.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12z):23.

食品安全论文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从食品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食品安全”,的含义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由此看来,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

高食品安全质量,更是成为公众、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家认监委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六大类出口产品企业必须强制建立haccp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鼓励食品企业建立haccp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并规定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免于进行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申请中必备条件的审查。

农业部在《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2003--2007年)》中要求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内应当积极推行haccp体系的认证。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强调在肉类、水产品类等产业要督促企业积极建立haccp体系; 卫生部在2002年7月即向各地下发《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鼓励并指导食品企业实施《指南》。可见,haccp体系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1.食品数量安全

界上仍有大约8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就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而言,尽管2004年的整体形势明显好转,预计4.6亿吨左右,但是粮食数量安全要继续给予足够关注。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年消费需求大致在4.8-4.9亿吨之间,产需缺口约500亿公斤,由于目前仍有一定的粮食库存和粮食进口调节,粮食供应基本可以满足。到2030年,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将要达到高峰期,预计达到16亿人口,粮食等食品安全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粮食作为饲料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标准应有所提高。(由于我国统计中没有饲料作物,这里的“粮食”实际上包括口粮、饲料粮和其它工业原料用粮等)。

2.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3.食品营养结构改善

2002年8月-12月进行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于2004年10月公布。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与 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品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而谷类食品供能明显低于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食品安全论文

摘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食品安全原因措施

1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布衣百姓最感兴趣、最为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 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 瘦肉精 ;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 吊白块 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蜡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尤其是今年,假羊肉事件再次引起了极其广泛的关注。

3.南京”猪肉和香精”配出”假羊肉”

2.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1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据初步统计,1949年至今,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卫生法》。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如果行政执法部门不严格执法或者出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理解和适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那么就算这些法律法规再完善,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

3.2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权力寻租制造了借口。

3.3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3.4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1)、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存在着交叉、矛盾或重复,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部分企业标准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开始组织实施食品标准的制订及修订,这一重要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2)、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5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

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就是评价食品中有关危害成份或者危害物质的毒性以及相应的风险程度,这就需要利用足够的毒理学资料确认这些成份或物质的安全剂量。食品安全性评价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采取国际认可的手段,创建食品安全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

3.6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中华民族传统历来强调道德。古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食品安全与食品伦理道德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只有随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的食品才会越来越安全,人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安心。

食品安全论文

摘要:食品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就变的至关重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食品安全 法律 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臵疑,它既关乎每个人最基本的的健康问题,也关乎食品产业的发展,更关乎着和谐社会的建立。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已经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目前食品的安全状况还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故仍然屡禁不止、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我国食品现状

食品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之一,食用安全的食品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同时,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然而,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从2006年的海盐“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336人次中毒,到海南毒豇豆、毒节瓜、福寿螺、安徽劣质奶粉、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等食品事件,再到前不久的河南瘦肉精、上海染色馒头、陕西蒙牛学生奶等事件,无不牵动着每一个国民的心。不良企业和商家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丧失了做人的理智和良知,臵广大国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添加各种有害的化学添加剂,赚取昧心的黑心钱。

一个安居乐业、良性健康、幸福和谐的社会是以食品安全为保障的。所以说,食品安全与否,事关国计民生,“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只有足够安全的食物,才能使百姓“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如果连饮食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谈何“安居乐业,甘食美服?”近几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愈来愈差,食品安全问题给公众在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已经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

二、食品问题出现的原因

所谓的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毋庸臵疑,多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层出不穷并久治不绝,以致让社会公众在生活中对食品充满了不安全感,这是有着很多原因的,我们应当认识到:几乎所有食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从企业生产的角度看,利益驱动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唯一的目的,不法奸商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弄虚作假、掺杂使坏,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甚至造成重大危害。

其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在利润最大化的支配下,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道德诚信、规则都被打破,各种非法牟利的手段无所不用,甚至铤而走险,挑战道德的底线乃至法律的尊严,道德滑坡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身上必须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对于河南省生猪产区大量养殖户使用禁药“瘦肉精”饲养出的“健美猪”,经营者明知这有害消费者健康,却为利益所驱,昧着良心高价收购,这才使得这种问题猪大范围养殖。

再次,政府部门缺位、监管不力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经常会看到往往在农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比如“瘦肉精”事件中,爆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另外,一些监管部门自称“不归我管”的行政不作为,助长了长期以来食品行业的市场失序、道德失范。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以收费罚款的返还方式来“解决”,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滋生了为罚款而放任企业违法的“养鱼执法”。正是这整个食品生产环节的逆向激励使得企业违法行为更加明目张胆。

最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本因。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国家的许多规章制度含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上的重复和漏洞比比皆是,在流通环节和农产品的再次加工中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从农田到餐桌,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链条。政府的监管行为必须保证其中任何环节都不会出现安全隐患”。然而,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核心的《食品卫生法》,无法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留下了许多执法空隙和安全隐患。此外,按照我国现有《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基本上是以罚款来处理,相对于某些暴利型产品,如假酒、黑大米、假奶粉等,罚款显得微不足道,违法者不怕被罚。

三、解决对策

面对这些问题,厉行问责是当务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关键是需要从制度上落实才能切实保障问题的解决。要让唯利是图的企业心有忌惮、行有所控,要让监管部门坚守信念、执法为民,在道德与法律之外,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是必需的。

首先,我们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法规。但是,按照我国现有法律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基本上是以罚款来处理,而违法者又不怕被罚,这就导致了食品问题的严重性。加之,某些法律的规定早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有钻法律的空子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修订,进一步完善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规范办事,不法分子就不敢像近年来一系列严重食品安全事件中那样,为了利润而肆意损害人民生命健康。这也正是当前群众意见最大的一个问题。构筑“民以食为天”的安全防线,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部门联席会议、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等制度,优化执法资源,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经营与竞争环境,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而这又有赖于执法部门的依法监管,公平执法。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依法监管的重要职责,需要严格执法,让违法行为无处存身。

再者,建立食品从业者的“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从根源出发,拯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缺失,建立包括检测预警、诚信自律、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当是治本之策。生产经营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强化企业主体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所在,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依法合规地进行生产经营,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从业底线。从原料采购时的品质控制,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疏忽、懈怠与侥幸,因为稍有不慎,后果不可预测。法律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道德则是更高的社会准则。食品行业事关群众的健康,经营者必须严守法律,恪守道德。最后,建立媒体和公众等社会监督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从“三聚氰胺”到“染色馒头”等事件,媒体以及社会监督毫无疑问都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解决。所以,在监管部门被动监管的环境下,体制外、社会监督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号召国民一起参与监督、抵制和打击。在高科技时代,拥有四亿多网民和五一多手机用户的中国,网络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助推器,而且上升为振兴国家的舆论监督工具,因而四亿多网民“人人是记者,个个有真相”,对监督和打击非法食品,具有震慑人心的威力。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需要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更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理性、负责、科学的原则,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和道德操守。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维护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营造健康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不仅需要政府、法律的保障,发挥它们强有力的宏观控制能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需要每一个行业各尽其责,唯有如此,食品安全问题方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思

温家宝总理说,“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不法企业不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将利益获取建立在损害消费者利益及身体健康之上,赚取“黑心”钱造成的,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及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家形象。这些事件的发生,凸显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律与利益冲突的尴尬及道德的缺失。在当今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的出现。既要看到由于法律及相关举措的不健全导致这些问题的不可避免性,同时又要认识到我们当今所处阶段的巨大潜力,即这些问题的可避免性。

总而言之,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生存环境就必须首先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开展尊重生命教育、培养企业道德责任,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惟利是图的土壤已经刻不容缓。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我们的各项事业能够有法可依。在物质财富剧增的今天,应该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法律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臵上来。我们只有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限定在一个法律的环境下,限定在一个适时的法律的环境之下,才能最终保证社会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洪义.法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作富.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贾宇主编.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6.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现代哲学2003

7.李萍:《伦理学基础》,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1

8.[德]莫里茨•石里克:《伦理学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1

9.高国希:《道德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

食品安全论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食品生产者为了一己之利而违背职业道德做着为人类所不容的昧心事,近几年“地沟油”“三鹿奶粉”“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不由的对日常所吃的食物产生戒心。甚至很多同学打趣道:“我们早已百毒不侵了,从小到大也不知道吃了多少有害物质!”在玩笑话里,我却听出了苍凉。

我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然也是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小时候常听长辈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质,那么即使再有斗志也只是白搭!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吃的问题,所谓吃的问题,即食品安全。我们不要喝着添加了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我们不要吃添加了苏丹红的“鸭蛋”我们不要吃着廉价的“地沟油”我们不要吃便宜的蜡做的“假大米”,我们不要吃染了色的“馒头”···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如果没有安全的食品,我们怎么能得以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健康营养有保障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强壮身体。但是这些不是仅仅看我们公众的呼吁就能得以改善的,这需要国家有关机关的监管以及对违法食品生产者的严厉惩罚。

其实,食品安全的范围并不局限于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据有关资料显示,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新老问题并存。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些老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又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二是源头污染突出。我国当前有两亿多的农户在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统统是农民生产的。以我国农民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遵守法律意识,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三是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多数决定了食品加工业水平、素质差。在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一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以这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出现诸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是不奇怪的。

谨、不准确的负面报道和新闻炒作,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敏感,以致人们纷纷抱怨:“现在还能吃什么!”正如我在上述所谈到的不满。我想由于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存在,在经济总体水平发展中食品安全的隐患还是会存在的。但是,这个安全问题是必须得得以解决的,你想想如果不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那么我们该怎么保障国民健康素质,百年前被西方嘲笑为“东亚病夫”的故事,大家一定没有忘吧!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总是有民族自尊心的吧!先圣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包括了对社会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请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是否离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远?是否已经背离了社会公德?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开新闻发布会,向人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揭露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制售假劣食品的“黑名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知情权和监督权。让我们至少在吃上不用再忧心忡忡了!

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强烈呼吁健康无害食品,吃出美好明天,共建和谐社会!我相信在社会的一起努力下,我们的祖国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的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齐心协力,打造健康生活百分百吧!加油!现在机会就我在我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