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科技扶贫个人工作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23-09-07 01:45:57 作者:曼珠 2023年科技扶贫个人工作总结(大全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扶贫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局年度扶贫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局帮扶点在渚口乡伊坑村,精准扶贫对象有6户,分别为“胡玉珍户、胡增林户、黄赛凤户”等6户。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一定规划,通过送资金和科技入户等对伊坑村贫困户进行帮扶,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加强指导,落实责任

(二)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帮扶措施

按照文件要求,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帮助有能力的科技企业编制申报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一年来,共申报扶贫项目二个,得到了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科技扶贫资20万元。同时与科技扶贫项目企业一起积极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脱贫。

县科技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有条不紊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一是根据前段调查摸底的资料数据定期跟踪各贫困户脱贫情况,继续落实好脱贫规划和结对帮扶措施;二是继续定期进行走访,加强对帮扶对象的沟通,增进感情,增进了解。通过帮扶,积极宣传“351”、“180”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早日走上脱贫的道路。

科技扶贫个人工作总结篇二

扶贫办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的部门。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扶贫办半年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立足实情,勇于创新,扶贫开发“四项”重点工作有新进展。 根据《**市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要求,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社会扶贫这四项重点工作的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整村推进工作扎实推进。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眩根据群众意愿,组织**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xx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xx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xx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二)、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加大。

20xx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开展麻鸡养殖、优质稻栽培、大棚蔬菜等技术培训**期,直接参与培训**人,辐射带动*余人,各重点村农民素质普遍提高,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我县**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开发村,他们各具特色,陈坊村发展木竹加工业,争取林业部门中、幼林抚育及阔叶林封山项目,实现人平均增收*元;航埠村引进上海客商投资种植树莓、引导村民种植黄杞子;南门村村民刘勇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养猪多头,实现脱贫致富;七分村支部书记合股兴办粮食加工厂、机制砖厂,解决贫困劳力*人就业。曹坊、张家两村还发展板栗、茶树等种植业,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村民的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三)、创新方式,“雨露计划”。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 “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15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

1、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 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8个扶贫重点村已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全面500名开展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并建档立卡。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县跃民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劝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一、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

(一)中央基金项目完成情况

中央基金4698万元,涉及33个乡镇、98个村。108个小项目全部开工,到12月底能完工107个项目,占任务的99%,新建水泥路147.7公里,占任务数100%;恢复水泥路1.7公里,占任务数100%;垫层3公里,占任务数 100%;渠道5.8公里,占任务数100%;供水站1座,占任务数100%;修建桥梁2座,占任务数66.7%。

(二)扶贫系统试点村项目完成情况

1.第一批灾后重建试点村(富兴镇光明村、集凤镇云梯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村社泥碎路 17.2公里,整治渠道4.5公里、堰塘9口,新建饮水井20口,新建供水站1座,扩建自来水管网1处,建入户道路及院坝7307平方米。组建村级妇女互助社2个,为120户农户修建圈舍,为 181户农户购买仔猪、种子和化肥。

2.第二批试点村(仓山镇朝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新建饮水井25口,整治堰塘6口、囤水田6块,建水泥路1.8公里。

3.第三批试点村(高店乡万坡村)灾后重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水泥路2公里已经比选招标,工程正在实施中;乐施会捐赠资金项目水泥路3.4公里,泥碎路0.5公里,蓄水池1口,项目建议书已报乐施会批准,即将动工。

二、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情况

(一)新村扶贫:全部完成任务,新建饮水井160口,蓄水池10口;整治修建山茅坑135口,整治石河堰5节,新修整治堰塘15口;建村公路42.25千米,其中:泥碎路15.8千米,水泥路26.45千米;新建、改造农房149 户,发展生产项目569户、1857人脱贫;种养业等实用技术培训19800人次。

(二)劳务扶贫:省扶贫部门下达的800名劳务扶贫培训任务已全面完成。

(三)产业化扶贫:一是无公害药源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丹参、白芍种植3014亩,占任务的100%;二是楠竹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栽植楠竹823亩,占任务数100%。三是地震灾区产业化扶贫试点项目(仓山镇人和寨村)按上级要求推进。

(三)村道扶贫:修建村社道路3公里,占任务数100%。

(五)互助资金:全县25个扶贫互助社成立互助小组611个,入社农户 4100户,互助资金总额362.19万元,其中:入社群众缴纳互助资金77.19万元,财政补助资金285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88.81万元,收回借款218.5万元。所借资金用于发展养殖业302.1万元,种植业28.3万元,其它行业58.41万元。

(六)亮化工程:为11个村的集中居住地安装节能、环保太阳能led路灯79盏,完成100%。

(七)民生工程:2686名贫困人口已脱贫,占任务的100%。

三、社会扶贫

一年里,通过市县领导、部门和各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贫困村争取和落实帮扶、捐赠资金538.91万元(不含扶贫资金),其中:市级领导和部门206.01万元,香港乐施会捐赠150万元;县级领导及部门帮扶资金121.9万元;企业帮扶资金61万元。通过社会帮扶,2686名贫困人口(其中:扶持地震重灾区农村贫困人口1340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社会扶贫取得了显着成效。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一是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将扶贫开发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项目乡镇、村,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和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及要求,使项目乡镇、村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阶段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二是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项目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扶贫开发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目标考核范围,落实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年终逗硬考核的机制。三是做好了宣传发动工作,做到了项目规划群众议、补助办法群众知、项目建设群众办,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让群众充分了解了本村项目的数量、资金、质量要求和工程进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二)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一是在全县实行了扶贫项目分级管理机制。县扶贫办负责全县扶贫开发项目的规划、论证评审、组织协调、项目验收、技术培训和指导,督促检查扶贫工程质量和进度;县级各有关部门协助做好相关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专项指导;乡镇全面负责辖区内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解决本乡镇扶贫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项目村具体负责新村扶贫项目的实施;通过扶贫项目分级管理机制的实施,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积极性。二是强化了资金管理。实行了扶贫资金专户专人管理,在资金的拨付上,实行了由村委托、乡镇监督,拨付到村到项目的办法,在贫困户建设上,实行了由村组织、乡镇监督、农户委托拨款的方式,减少了扶贫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杜绝了挪用扶贫资金的现象,确保了资金到村到项目。三是实行了扶贫项目、资金上墙公示,村建流水帐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提高了扶贫项目、资金的透明度。四是加强了对扶贫工程项目和资金使用的检查、指导力度。按照年初工程进度安排,我们多次与县财政一道组织检查组对全县新村扶贫项目进行了逐村逐项目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全县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五是实行了驻片人员定点包片指导、督促,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定期汇报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县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瞄准贫困群众,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新村

1、在规划项目上,一是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作为重中之重,首先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使“居者有其屋”,其次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达到每一个绝对贫困家庭有一个长效增收项目,彻底解决脱贫又返贫的现象。二是继续按照优先满足最低层次需求和受益人口数量最大的原则,确立“水、路”为新村扶贫开发的重点。三是在项目的选择上按照“选择投资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小、发展潜力大”的原则,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2、在项目的实施上,积极引导贫困村群众参与开发式扶贫,各扶贫新村不仅成立了项目质量、进度、群众理财等小组,加强了群众自身对项目的管理,群众还积极投资投劳,逐步形成了“项目群众议、资金群众管、工程群众抓”的良好局面,保证了村级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一体两翼、构建和谐新村”的扶贫开发目标,加大扶贫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力度,实现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是领导重视,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负责灾后重建工作,做到了责任落实、人员落实。二是做到了扶贫开发工作与灾后重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三是积极与县上相关部门联系,加强了协调工作,确保了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四是加强了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的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确保了信息畅通。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农业大镇,誉称“金寨粮仓”,辖11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233个村民组,总户数9452户,35697人。201x年度贫困监测在册贫困户1794户,贫困人口4419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2.38 %。年初,镇党委政府围绕县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以整村推进村九术村、凉井村为重点,扎实推进全镇扶贫开发工作。一是整合资金,大力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二是突出产业扶贫到户和干部结对帮扶,着力精准扶贫;三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彻底清理201x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四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信息流通工作,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贫困人口致富后劲。五是采取多种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努力营造“扶贫助困、你我同行”的浓厚氛围。在县对口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及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整村推进、土地平整、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整村推进村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镇共减少贫困227户840人,完成了拟定的脱贫任务。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x年的8105元,提高到9088元,比上年增长13%。

二、主要工作及成绩

1、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及时调整充实领导组,明确专人办公。立足镇情,制定操作性强的扶贫开发工作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明确镇主要领导联系帮扶到村、县镇帮扶贫单位定点帮扶到村、干部产业扶贫结对帮扶到户、明确工作职责和奖惩办法,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2、下达、分解扶贫工作任务。在贫困人口监测范围内,深入农户调查核实,确定对整村推进村26个贫困户实行光伏产业扶贫,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多帮一”结对扶贫186户,根据贫困户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选定发展项目,制定帮扶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实现帮一户,脱贫一户。

3、开展“献爱心捐款、捐物送温暖”活动。境内机关单位干部职工316人带头捐款达2.56万元,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学生 人共20万元。

4、组织农技、林业、畜牧、水产等技术人员及能人大户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次,培训新型农民260人。采取集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农户掌握种养实用技术,科学发展生产。

5、争取农村土地整治、库区移民后扶、一事一议等项目,投入4300多万元,贯通村际水泥路15公里,修整砂石路10公里,全镇通村水泥路达162公里,机耕路260公里,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

6、继续加大招商力度,扩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截止目前共落户招商企业18家,新增注册企业2家。全年政府投入产业园区建设资金达500余万元,解决贫困人口就业523余人。

7、继续做好劳动力输出转移及培训等工作。今年我镇共输出劳力8700人,转移培训劳力70余人;24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贫困家庭子女扶贫助学58人。圆满完成县下达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任务。

8、关注民生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截止目前,全镇共打卡发放各类惠民资金34项1800余万元;为参保人员5853人打卡发放养老金386余万元;审理申报152户产业发展贴息贷款资金2257万元(其中农民合作社39家贷款1180万元),必将加速全镇的经济发展;全年危房改造60户,打卡补助资金60万元;绝对贫困人口1296人纳入低保范筹,实行分类施保,打卡发放14.08万元。

(1)九树村在县政务中心县科技局、县编办、金寨二中、宏拓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等扶贫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充分利用扶贫、水毁复垦、危房改造、建设用地增减挂等项目资金169.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和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一是利用扶贫资金15.06万元用于茶叶低改230亩,受益人口680人;二是利用扶贫资金9.94万元用于帮扶光伏发电,受益13户,户均增收3000元;三是利用扶贫资金5万元,改良板栗260亩,受益人口230人;四是利用扶贫资金20万元,修建上楼水泥路600米,受益人口126余人;五是利用扶贫资金4万元添置环境治理设备,受益人口达2176余人;六是争取灾毁耕地复垦项目资金18.726万元,修河堤、刘楼堰坝107米,受益人口达768余人;七是争取库区后扶资金9万元拓宽整修上楼砂石路600米,受益人口达126余人;八是争取水泥路水毁工程项目资金49万元,修复护岸、桥、边沟,受益人口1780余人;九是利用危房改造、建设用地增减挂等项目资金18.9万元,受益人口200余人。

(2)凉井村在县文广新局、国税局等扶贫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充分利用扶贫、库区移民等项目资金共706.49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一是利用扶贫资金共53万元,用于养黑毛猪、光伏发电、环境整治、修水泥路等,受益人口达1700余人;二是争取项目资金653.49万元,新修小冲至霍邱水泥路3.1公里、平整土地500亩、整修砖楼大塘、危房改造等项目,受益人口3500人。

10、互助资金运作良好,作用明显。全镇累计已发放互助资金517户,166.7万元支持户发展产业。通过互助资金的扶持,农村蔬菜、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小型种养业不断发展壮大,收入增幅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存在问题

1、因病、因残、无劳力、意外事故是导致脱贫的主要原因,因学、智弱、产品老化是脱贫较慢的因素之一。

2、我镇是农业大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抗灾能力弱,后续管理经费难落实,农副产品单一且不成规模,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下步打算

1、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致富信息的传递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劳务输出意识,增强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

2、加大和争取社会帮扶、干部结对力度。充分整合并利用好各类资金,重点支持整村推进村、贫困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土地分散到集中,形成扶贫向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大力扶持脱贫支柱产业发展。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就业,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4、积极引导无劳动力贫困户出让、转包、承包土地,鼓励企业公司、能人大户优先优惠流转贫困人口土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扶贫济困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事业的大格局。

科技扶贫个人工作总结篇三

xx乡xx村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距xx乡政府约4公里,长渝高速公路、209和319国道从村内通过,对外交通甚为便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 168户, 715人,劳动力330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89人。土地总面积xx亩,其中耕地550亩(水田483亩,旱地73亩,人均耕地亩),林地xx亩,草地xx亩,农村建设用地xx亩,交通用地亩,未利用地xx亩。2012年,全村总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620元。通过识别,2014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7户、181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8户39人。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4人,孤寡老人5人,危房户3户,缺乏劳动能力农户62户,因长期患病致贫农户2户,长期缺粮农户4户16人。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局成立新一轮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石国兴任组长,副局长xx为副组长,相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副局长xx负责局驻xx乡xx村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派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xx和工作队长xx常驻村开展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局长亲自牵头,率领干部100余人次深入扶贫联系村同老百姓一道进入田间地头同吃同劳动。

以_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九大精神”、“中国梦”。紧紧围绕省委“四化两型”战略和州委“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实现四个成为”以及县委的“一合三化”的发展思路,致力提高群众思想素质,与群众座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并着力转化干部群众滞后的思想观念。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召开了高标准村级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将全村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思想大洗礼,同时也让群众从中感悟到思想的转变。

3.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方法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扶贫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为扶贫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指导村党支部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村、支两委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二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驻点村党员结合村里发展,搞好驻点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驻点村发展的整体合力;三是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配合村支两委班子及和民兵营、共青团、妇代会、治保会等其它组织,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四是指导村支部每年培养建党积极分子2名以上,发展_员1名,同时培养3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五是建立管理规范、功能综合和党员活动室和村活动场所,做到有标牌、党旗、远程教育设备、宣传栏和党员实试阵地;六是建立健全三会一得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科技扶贫个人工作总结篇四

今年以来,我县科技培训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开展麻鸡养殖、优质稻栽培、大棚蔬菜等技术培训3期,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的科技推广培训班。各重点村农民素质普遍提高,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

一、工作成效

(一)、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加快了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促进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通过20xx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参训学员的整体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养殖规模。

二、主要做法

(一)、部门联动、整合资金。与县农业局、农业特色办公室联合,成立了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突出重点、整村推进。以村为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

(三)、注重实效、方便农民。此活动在2个重点乡镇开展,聘请省市技术专家下乡讲课,及时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此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农民培训材料多套,培训资料多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四)、点面结合,辐射带动。一是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典型引路,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引导,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如:,通过培训学习,麻鸡养殖由原来的羽扩大到现在的羽,通过科学养殖及时的运用及场地规划,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今年收入**余元,在黄民芝的带动下,临近乡村的**余农户养殖麻鸡规模不断扩大,现养殖规模仅略少于**镇;学员通过培训水稻栽培技术,科学种植水稻,扩大种植面积**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水稻种植近**余亩;二是支持和指导他们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做好各种跟进服务。如发展木竹加工业,成立**县相山镇竹木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办厂经营,争取林业部门中、幼林抚育及阔叶林封山项目,实现人平均增收**元;三是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扶贫机制。**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使该县麻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产供销良性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村意识不强,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经验缺乏,使教学实施困难,培训效果受到影响,需要今后认真总结、完善。

(二)、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科技扶贫个人工作总结篇五

(一)基本村情:者宁村委会位于剥隘镇西南部,属于山区,距离镇政府驻地11公里。国土面积 68平方公里,海拔468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190毫米。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13186.6亩,主要种植甘蔗、茶果、油桐、杉木等经济林果。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915户3492人,有劳动力2396人全村现有910户通自来水,有91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63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42户。进村道路为土路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1130亩。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0万元,林业收入190万元,牧业收入195万元,工业收入162万元,其他收入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2元,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6.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32人 ,在省内务工96人,到省外务工336人。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72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距离镇卫生院11公里,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者宁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剥隘中学,有部分到者桑中学就读,距离镇中学校11公里。目前,全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345人,中学生206人。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科协主席冉孟彦为组长,副主席农兴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普及股,由郭志明同志负责抓日常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做到了机构、人员、责任“三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根据中共富宁县委办公室、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部分县级单位扶贫攻坚挂钩联系包村安排的通知》(富办通〔20xx〕8号)文件;县科协安排挂钩点是剥隘镇者宁村委会,收到文件后,及时召开班子会和干部职工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三)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3月1日,县科协主席冉孟彦率队,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到者宁村委的那抗、沙村、新寨等3个村小组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采取召开群众会,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如实填写云南省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通过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切实开展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县科协共有干部职工9名,挂钩3个村小组(那抗、沙村、新寨)42户147人。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已完成了信息录入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

(五)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和措施。结合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帮扶工作组入村后,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入户等形式,与村“两委”干部、村小组干部进行沟通,与村民进行交流,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村情民意,真正吃透村情、民情。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原则,对扶贫挂钩逐一撰写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制定了结对帮扶工作规划和帮扶措施。到5月底,单位9名干部职工撰写扶贫工作调研报告9篇,制定帮扶工作规划和措施 168条,做到短期有安排、中期有计划、长期有目标。

(六)帮扶措施落实,扶贫工作初见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针对村小组干部软弱涣散,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实际,结合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对扶贫挂钩的村小组干部进行了调整,把有能力、懂技术、工作责任心强的人选进了村小组领导班子,增强了扶贫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二是开展了劳务扶贫工作。半年来,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组织贫困户劳务输出,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致富,通过引导宣传,目前,外出务工的有38户39人,发挥了劳务输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开展特色产业扶贫,确保实现按期脱贫。针对建档立卡户的贫困问题,县科协围绕“群众增收、产业壮大”的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新植甘蔗30亩,长势良好,为脱贫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重。

(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进程。

(三)群众科技意识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四)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到位。

(五)单位资金困难,无法筹集资金扶持。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科学制定预脱贫人员帮扶规划。根据预脱贫人员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三)做好产业帮扶工作。根据剥隘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落实好甘蔗、芒果、油茶等特色种植,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群众增产增收。

(四)做好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组织开展科技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

(五)完善保障帮扶

1、教育帮扶。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录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2、医疗帮扶。动员贫困户积极交纳农村医疗保险,确保因病致贫的对象,享受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补助政策,减少医疗负担。

3、社会救助帮扶。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帮助他们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