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10-03 22:05:30 作者:HT书生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汇总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两大板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

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

激活市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

激活要素。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

激活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新等政策措施。

政策支持: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文件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

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其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再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整合撬动财政资金

确保农业农村投入,一方面是确保增量,文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另一方面是下功夫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最该办的事办好。文件提出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

撬动,就是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药引子”,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文件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

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是每年初出台的重要文件,它对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我将从凝练精神核心、明确工作方向、深入基层调研、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创新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党中央的一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首先,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凝练了精神核心。一号文件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今年的工作任务、目标和重点作了全面的部署。通过阅读一号文件,我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号文件的精神核心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

其次,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工作方向。在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经济压力的背景下,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新动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方向。这些工作方向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更加明确地把握工作重点,精准施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强调了深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深入贯彻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深入调研基层,倾听民声,了解实际情况。在我参与的时候,我们就针对我所在的地方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四,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建设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党全国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一号文件明确,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要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强调了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创新思维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着重解决“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依靠实践、一切为了实践”的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发展。

总之,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是我们工作的总纲,它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指导和重要的工作方向。通过深入学习和体会一号文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把握一号文件的精神要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一、解放思想,敢于匹配快车道。

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分局“基础+综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更加有危机感,分局未来发展需要匹配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

“基础+综合”发展要求下,综合业务占比会逐步加大,安全管理难度同比直线上升,专业领域将会涉及建筑、市政、水利等各个方面。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据项目特点,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熟记相关规范,熟知项目管理重点,明晰管理思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施工特点提前做好管理规划,依规依据,高效过程管控,完善反馈机制,对安全问题,要及时跟踪、督促其整改完善,记录归档相关材料,规避项目责任。

二、主动作为、主动出击,敢于做先行者。

高质量发展配套下是生产进度的加快,快速生产造成安全风险系数上升,所以安全管理人员更要有忧患意识,对于安全管理,要主动出击,从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力求高效快速解决,争取做到安全问题不过夜。

工作上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开拓创新,思变求新,敢于尝试,依据阶段性施工特点,专业施工情况,队伍综合素质情况、队伍特点、季节特点,提前谋划,落实践行,不断进取,做到稳扎稳打。做好风险防范,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安全风险,完成管理管控目标。

三、加强个人管理,提高个人水平。

若要助力分局的发展必须使自己专业、更专业,要坚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良好的平台上,在分局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唯有以奋斗作为主线、以踏实、扎实的工作态度为基础,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敢于创新,才能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当前分局正处于积蓄力量、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2022年必将是全体人员解放思想、高效执行、团结一心、艰苦拼搏的一年,必须有永不服输的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分局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砥砺前行,争做公司党委提出的“七用”人才,成为一名有业绩、有担当、敢说话、说实话、敢作为、能作为、敢做事、做实事的职工。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驻村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随着全国推行的“驻村”政策的落地,驻村工作成为当前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2021年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当前扶贫工作的方向、重点和前景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经学习和实践,本文总结出一些感悟和体会,以期对驻村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深入贫困地区,密切联系群众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同贫困群众的沟通交流,深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驻村工作而言,是一项永久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驻村干部应当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深入贫困地区,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现实,密切联系群众,建立良好的联系渠道,及时反映问题和困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工作、生活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为解决深度贫困提供有效保障。

二、明确工作重点,提高脱贫质量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即针对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实施计划,重点是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对于驻村工作而言,应当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制定符合实际的驻村计划,并根据计划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节奏进行,力求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

三、严格执行工作纪律,确保工作效果

驻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坚持长期、持久地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驻村工作队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加强组织和协调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同时,为防止纪律性松散和工作效果不佳的情况,驻村队员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心态稳定和工作积极性,根据实际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尽力做到每一天不浪费、每一步不松懈。

四、开展文化活动,促进交流和融合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文化扶贫和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大文化扶贫的力度,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在驻村工作中,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组织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普及知识的培训、推广文化产品、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开展文化扶贫和群众文化建设,在促进交流和融合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认同。

五、落实“精准扶贫”,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方法,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在驻村工作中,驻村队员应当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在慎重分析和研判后提出详尽的建议,并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驻村队员还应当担负起经济和产业转型的责任,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驻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驻村工作队的信心和决心。“驻村”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任务,需要驻村队员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排查、助力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

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从“三农”问题到“深改”问题,每年的农村工作成为了我国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布的重要文件。近年来,党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成为了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我们不仅增强了对农村问题的认识,也对我国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从五个方面谈谈对党中央的一号文件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深入分析了当前的农村问题,明确了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党中央深入农村,深入调研,深入了解农村问题,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指出了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同时,党中央明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村产业等。这些措施为我国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强调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中央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农村是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农村是我国的基础,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党中央也强调了农村问题的紧迫性,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迅速行动起来,切实解决农村问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第三,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党中央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也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强调了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农业科技进步是农村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党中央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强调了发展农村产业的重要性。农村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农村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党中央的一号文件的学习和体会,我们不仅深刻认识到农村问题的重要性,也对我国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只有加大对农村工作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村产业,才能够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村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就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出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解决“三农”顽疾的决心。迈入新阶段,奋进“十四五”,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乡村振兴新篇章是时代之需,是谋百姓之福。

2020年底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在现行标准下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脱贫攻坚本质是一脉相承,归根结底是筑牢农村根基,避免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一边轻一边重”。

要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脱贫、振兴都有内在的逻辑,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脱贫攻坚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就需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既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前瞻谋划未来五年甚至到2035年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产业规划,引进先进技术,解决群众就业,提升幸福感,也要准确把握当下“后脱贫”时代文章,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教返贫、致贫。

要化解“强长”和“补短”的矛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三农”问题区域性极强,不同的区域面临不同的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优势。迈入乡村振兴,不能搞“大锅饭”“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综合梳理振兴的思路、方式、路径以及预期成效,利用村域产业、旅游等基础条件,将“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将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方面短板尽快补齐。

活动,让百姓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新感觉,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与“致富”的接力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扶上马,送一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

富裕

富足,实现“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一肩挑”关键得有“硬肩膀”

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即将启动,与以往不同,本次换届将全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早在2018年12月2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应当交叉任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全面推行“一肩挑”是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肩挑”选好“挑担人”是关键,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要有一心为民的情怀,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挑出担当作为、为民造福的“硬肩膀”。

挑得让“两委”班子齐心。“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一个集体的生命,也是一个集体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源泉。“挑担人”与“两委”班子成员是否团结齐心影响着整个村集体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要杜绝“一言堂”,先民主再集中,万事先召开“两委”会,善听班子成员意见,最终形成一致决定。平时多关心“两委”班子的思想、生活动态,发现问题多沟通,遇难事,挺在前,主动为班子成员挑担子。把“两委”握成“一个拳头”,扭成“一股绳”。激发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两委”班子齐心。

挑得让人民群众安心。“村里要想发展好,关键要有好领导。”人民干部人民选,选出干部为人民。村干部是经由村(居)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人民群众相信选出来的“挑担人”能带领着“两委”班子为他们办实事,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挑担人”就应公平公正,踏实做事,在其位要谋其职,多下户去走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党群代表大会、议事恳谈会、述职会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所反映问题拟定责任清单,限时销号处理,及时回复群众,要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质量验收的基本立足点,时刻想村民所想,解村民所需,用真情付出换取群众真心支持,这样的带头人定会让群众安心。

挑得让党组织放心。党支部是党组织中最小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而“挑担人”的位置更是重中之重,它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新一届换届选举有了新要求,党中央有了新号召,组织干部“一肩挑”,新一届“两委”班子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这就需要“挑担人”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服务本领、治理能力和品行作风,那些违法乱纪、品行不端、能力不强的就会被拒之门外。要带领班子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尽快熟悉村情民情,掌握治村本领,定事承诺亮清单、定期述评亮进度、定责考核亮实际,党务、村务要公开,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组织放心。

基层工作繁杂沉重,新一届的“挑担人”要练好“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基本功,做一个让“两委”班子齐心、群众安心、党组织放心的“挑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