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黄鹤楼英语介绍简单的 黄鹤楼的句子句(精选5篇)

时间:2023-09-12 12:48:18 作者:纸韵 黄鹤楼英语介绍简单的 黄鹤楼的句子句(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黄鹤楼英语介绍简单的篇一

1. 延安的宝塔啊,金光闪烁,吸引了无数的革命者往圣地进发。

2.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

4. 故人-西辞-黄鹤楼,

5. (白居易《长恨歌》)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6.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7.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9. 生活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就在那一去无返的火车上。与那些新人和旧人们共同经历吧!也许这就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命运,有你、有我、也有他。

10.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13. 日暮乡关何处是

14. 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

15. 潇湘夜曲》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6. 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17. 风若起,烟雨如丝,今生前世,几许尘缘。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相逢一醉是前缘。

18. 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

19. 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

20. 宋柴望《重题黄鹤楼》

21.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2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3.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

24.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5. 跨进楼门是一座高达十余米的华丽大厅、雕梁古雅、藻井绚烂;钢制格扇门窗散发着木质气息。巨大的彤形柱上飞瀑般泻下—幅长达20米的长联:xxx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xxx。巨幅陶瓷壁画上,仙人跨鹤吹笛于祥云旭日中徜徉飞舞。置身于斯,我们也仿佛飘然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26.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28.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9. 《相见欢》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0. 现在,回到地方工作后的冬天显得有些温情脉脉,为家人购一件温暖贴身的棉衣,送一个温暖的暖手宝……只有这点点滴滴的关爱才让人感到一种踏实的温暖,也许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沉淀吧。

31. 咀嚼着名句佳词登临黄鹤楼之巅,这里大厅宽敞,光线明豁,金流玉错的天花藻井投射下富丽而热烈的气氛。90平方米的长江万里图贯通四壁,工笔重彩绘出了滚滚长江穿山破雾奔流到海的壮阔画面。大禹治水、屈原行吟,汉唐耕稼,明清樯帆……都在历史长河中叠映出现。写浩浩古今于一幅,缩万里长江于一室,时间和空间的尺度骤然缩小了,我们肃然站在画卷前寻找自己的起始,再放望天地无极,大江东逝,蓦然感悟:那永恒追求,不息探索,百折不曲直趋未来的长江不就是我们生之于斯,长之于斯,归之于斯伟大民族的写照么!

32. 一寸粉笔,写下真理却消磨了自己。

33. 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

34. 处于痛苦时,最有效的事物就是乐观。

35.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6. 每天清晨,我总是沿着小河,骑自行车去上学。

37.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38. 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39. 我补充一首,这是本人四月所写。

40. 在黄鹤楼题过诗的名诗人太多了,唐代有崔颢、孟浩然、王维、白居易、刘禹锡……宋代有陆游、苏轼、岳飞……直到明代,依然有!

41. 架子上的花篮里放着一束束美丽的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把王府井大街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42. 李白《黄鹤楼闻笛》

43.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44. 飘扬的尘埃,站成等待的姿势,与时光日月交替,静静聆听,萧萧而下,落寞秋瘦的情怀,沉淀一段喧哗过后的宁静,静待流年封锁冷香,萦遍的清秋梦惘然,迎着清晰的踪迹,纵横多少昔日的风风雨雨,一梦已别寒。

45.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46. 风流黄鹤何曾去,

47. 拾级而上到达半山腰,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山坳里银海荡漾,凝如积雪,一朵朵梅花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出自己最美丽的风姿。

48. 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49.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50.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1. 烟波江上使人愁。

52.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53. 崇恩演福禅增偈 宋代:贾似道灵山一别几经春,今日重来喜见君。

54.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5.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6. 崔颢的《黄鹤楼》:

57. 优秀人:有本事,有脾气。

58.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59. 此地空余黄鹤楼。

60. 唐代其他名诗人的黄鹤楼诗:

61.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62. xxx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xxx这是黄鹤楼上,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楹联。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汹涌奔腾的长江呼啸而来,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龟蛇两山兀然而立,夹江相峙,山川灵气吐纳,大江气象动荡,黄鹤楼于是应运而生。檐角高翘,轻巧飞扬,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这,就是xxx天下绝景xxx,就是xxx天下江山第一楼xxx--黄鹤楼。

63. 若前生有缘,我愿每一曲天籁声声震雁落忧伤我的琴弦,等你来和。若今世有梦,我愿虔诚为你许下心愿,你的一世安然是我此生最暖,你的语笑嫣然是我最大的心愿。只愿你共赴这场盛世的遇见,在你如水温柔里,步步倾心,灵犀相扣,在似水流年里,相伴老去。

64. 十分错,爱恨两难,错问佳期缘,十里情怀,梦无暇,等人间,一程风雨一程梦,等来一世情缘,算三分,十里泪,花开无缘写,人间一别离,从此无奈懂,人间两不愿,恨不经意错问,从此一别江湖。

65. 有些失去即使回来,也是一道难愈的伤口,比如感情。

66. 良工改写归图画,俯仰令人一慨然。

67. 宋代其他诗人的黄鹤楼相关作品。

68. 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得老仙。

69.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黄鹤楼英语介绍简单的篇二

1. 黄鹤楼共有五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每一层都有宽大的回廊和休息室,室内布置有仿古的桌椅,墙上有古今名人的字画。

2.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3.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5. 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6. 黄鹤楼因为武力而建,却是因为文学而闻名遐迩。三国时,吴王孙皓建造黄鹤楼,是为了三楚地区的防务,西拒刘蜀,北抗曹魏,进而逐鹿中原,以成就他千古霸业。直到唐初,黄鹤楼在历史上的角色,一直是江边防务的一个军事场所,直到崔颢的到来。崔颢让黄鹤楼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崔颢,唐初诗人,算的上初唐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擅长七律,一曲《黄鹤楼》就要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狂野诗仙李太白惊叹不已。黄鹤楼主楼二楼的大厅里,开篇就是《黄鹤楼》诗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透过回廊四下而望,夕阳下的武汉三镇,像是笼罩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万里长江西来东去,惊涛掠岸,烟波浩瀚,再读诗文,崔颢笔下的景,一下子尽然清晰起来。崔颢心中的情,尽然是那样的熟悉。难为了崔颢,他写出的不仅是那个年代的心情,也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心情。崔颢一曲,绝唱千古。文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没有时空的限制,不会因为世事变迁而褪色。崔颢的黄鹤楼,是一个清新而又惆怅的梦。从此,黄鹤楼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纠结点,一定程度上,它成了中国古代仕人的某种寄托和安慰。

7. 架子上的花篮里放着一束束美丽的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把王府井大街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8.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9.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10. 题黄鹤楼 宋代:江万里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11.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12. 跨进楼门是一座高达十余米的华丽大厅、雕梁古雅、藻井绚烂;钢制格扇门窗散发着木质气息。巨大的彤形柱上飞瀑般泻下—幅长达20米的长联:xxx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xxx。巨幅陶瓷壁画上,仙人跨鹤吹笛于祥云旭日中徜徉飞舞。置身于斯,我们也仿佛飘然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13. 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14.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16.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17.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xxx四面八方xxx。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18. 我眼前一亮,啊!多么宽阔的路面,两边是公路,中间是花坛,总共有四五十米宽。

19. 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20. 题黄鹤楼石照 唐代:吕岩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22. 唐朝·崔颢

23.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24. 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xxx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5.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9.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30.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1. 登上黄鹤楼的顶楼放眼望去,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真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之志。黄鹤楼坐落在蛇山头,由于这列山丘东西延绵,形似长蛇,俗称蛇山。隔江对岸的则是汉阳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造成龟蛇两山隔江对峙的独特地貌,长江大桥则把两岸山系连成一体,这样,东西延绵的莽莽山岭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长江在武汉大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十字,黄鹤楼正好在这个交点旁。东望则又是一番景象,山岭延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再往东,则是著名的东湖风景区。站在今古盛名的黄鹤楼顶,望着滚滚流去的长江水,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和同事妻儿们,注视着车水马龙的武汉长江大桥,听着楼下千年大钟的撞击声,回顾起自己走过的四十二年人生路,思绪万千,感叹万千。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善待一切,把平凡的人生路走好。

32.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33. 唐·李白

34.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35.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37. 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38.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39. 全文:《登黄鹤楼》

4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41.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光飙。

42. 黄鹤楼 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3. xxx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xxx这是黄鹤楼上,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楹联。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汹涌奔腾的长江呼啸而来,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龟蛇两山兀然而立,夹江相峙,山川灵气吐纳,大江气象动荡,黄鹤楼于是应运而生。檐角高翘,轻巧飞扬,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这,就是xxx天下绝景xxx,就是xxx天下江山第一楼xxx--黄鹤楼。

44. 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45. 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46. 天福大酒店象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市中心,最奇特的`要算楼顶上旋转式餐厅了。只要坐在餐厅里,一小时内旋转一周,全福州的风光便可尽收眼底。

47.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

48. 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49.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50.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51.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52. 崇恩演福禅增偈 宋代:贾似道灵山一别几经春,今日重来喜见君。

5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6. 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东坡赤壁》[原](七律)

57.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xxx天下江山第一楼xxx之美誉。xxx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xxx黄鹤楼简介如是介绍!

58.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xxx以武治国而昌xxx(xxx武昌xxx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xxx军事楼xxx,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xxx游必于是xxx、xxx宴必于是xxx的观赏楼。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xxx游必于是,宴必于是xxx。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xxx清楼xxx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59.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蔽席毡,夜穿茆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60.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61. 黄鹤楼因为武力而建,却是因为文学而闻名遐迩。

63.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64. 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67. 如果说三层是登临黄鹤楼昂扬节奏中的一个间歇,四层便是名符其实****来临前的一个跌宕了。典雅的屏风式幕墙将全层隔成互相独立又相互连通的几个幽室,当代名人的诗文字画含章蕴秀,陈挂其间。当八面来风,飞檐上清心韵耳的铜铃叮当响起的时候;当夜幕垂江,宝顶上航空标志红光喷溢,串串彩灯勾现出巍丽黄鹤楼的轮廓时;当大江初旭,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将黄鹤楼变成蛇山上一座眩目的太阳宫时,你自然会灵感倏来;诗兴大发,这里早有笔墨纸砚伺候,大可一抒激情。

69.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70. 滔滔江水一路东去,美丽蛇山沉默不语。青山绿水不再,诗文亘古长存!走吧,不去想它了,喧闹随处都有,只要心里想着那只西去的黄鹤,只想想那令人千古不忘的诗文,哪怕黄鹤楼的周遭再喧闹,都已经无所谓了!

71. 黄鹤楼因为武力而建,却是因为文学而闻名遐迩。xxx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xxx这是黄鹤楼上,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楹联。

72. 登得顶层,凭栏远眺,xxx极目楚天舒xxx,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甚是雄伟壮观。横跨长江的大桥与黄鹤楼相对,那滔滔江水自西向东滚滚而去,一边是高速线,一边是铁路线,把蛇山和黄鹤楼夹在中间。可以说,脚是车水马龙,机车轰鸣,身边是人头攒动,喧嚣不止!面对如此情景,那只远去的黄鹤怎能再飞回来?就是诗人重回故地,我想他也不可能再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了!吊古怀乡,千古佳作,是要触景生情的,没有良好清幽的景致,哪有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情?喧闹和嘈杂,就是崔颢重生,李白再世,也难以有此心情来赋诗作赋了!真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红尘滚滚在上头啊!

73.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74. 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75. 江上别流人

76. 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77. 孟浩然的诗中,写到黄鹤楼的有两首:

78. 东单夜市好热闹啊!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风味的小吃摊,在甬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阵,来往的顾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79.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80.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81. 登得顶层,凭栏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甚是雄伟壮观。

82. 宽大的门廊环抱着长宽30米的楼体,层层拔节而上各抒飞翼挺起黄鹤楼高大伟岸的躯干;四角攒光的巍峨楼顶上四座歇山式骑楼旁逸斜出,重迭错落,形成气势磅礴的五顶并立之势。四块大匾各有15平方米之巨,临江西面是舒同题写的xxx黄鹤楼xxx字体遒劲钢猛、入木三分;南北东三匾是三位名公巨卿手书的xxx南维高拱xxx,xxx北斗平临xxx,xxx楚天极目xxx,铁笔银钩,各具神态,俱为赤金镶成,字径盈米,数里可辨。仰视,楼顶正中荷花瓣形座基便托着葫芦形的宝顶和蓝天白云相吻,楼身刚劲笔立的直线表现着果断、坚毅;檐角那空凌飞扬的曲线体现着豪迈、升腾,宝顶上稳定而平衡的圆则宣示着圆满而和谐的终局,成为建筑和天空之间请视线停顿的句号,令人恍然醒悟,这是大地吟诵给苍天的无言颂诗,是民族唱给历史的无声浩歌。

83.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84. 望黄鹤楼 唐代: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8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86. 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87.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黄鹤楼英语介绍简单的篇三

3、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4 、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5 、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 、乐平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平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黄鹤楼英语介绍简单的篇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好了,现在我们要开始向今天游览的目的地——黄鹤楼出发了。

刚过了九月九重阳节,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登高抒怀的传统。所以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的山地、湖边以及江边建造的高大楼阁,就成为古代观景吟诗的最佳场所,像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南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还有就是我们的黄鹤楼,都因为宏伟的规模、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奇特的屋顶造型而著称于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又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

但是黄鹤楼开始建筑时,并不是为了观赏风光用的。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0xx年,孙权为了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就在长江边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楼用来了望军情,这是黄鹤楼的前身。后来战争过去了,黄鹤楼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时的几位文人,更在黄鹤楼的历史留下了非常特别的痕迹。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几个人?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了,这是崔灏的,大概也是关于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了。那么还有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写的。说到他们两个,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崔灏在黄鹤楼题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李白是个豪放而又浪漫的诗人,登上黄鹤楼,看滚滚长江东流去,诗兴大发,也准备写首诗,可是正当他要题笔时,突然看见了崔灏的诗。他觉得崔灏的诗写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写,岂不毁了一世英名。

所以李白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然后搁笔走了。“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听到这首诗大家也可以知道,面对如此美景,却没有写出好诗,李白的心中肯定是非常惆怅的了。所以总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崔灏比个高低。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来到黄鹤楼,分别之际,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的写下了一首送别诗,也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引来李白同崔颢斗诗,最终赢得并列第一,使黄鹤楼名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后来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就是李白搁笔亭了。

至于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有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两种说法。

很久以前,有位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有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然本小利微,但是他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看见老道很可怜,就慷慨地答应了。酒足饭饱以后,老道非常感谢辛氏。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而辛氏则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款待老道,老道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就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吧。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以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辛氏一听,非常高兴,看老道画好的鹤,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了老道的话,拍手一试,黄鹤竟然真的一跃而下,引颈高鸣,偏偏起舞,舞毕又跳回到墙上。客人看着非常有趣。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问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赚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我现在很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了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飞走了。从此以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辛式为了纪念老道和他的黄鹤,于是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起名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是最大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从西而东依次有黄鹄山,殷家山等,全长二千多米,好象一条伏蛇,所以有蛇山这个名字。黄鹤楼建在其中的黄鹄山山顶。古汉语中,鹄和鹤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取名为黄鹤楼。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其实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这之后近百年没有再重修过。一直到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才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是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既不失黄鹤楼窗同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

重建的黄鹤楼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离开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的西坡上,离江边大约有一千米。虽然相对于它的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是因为楼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上山高楼更高,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气势实际上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等组成,分布在三层平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平台是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的牌坊,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三楚一楼”牌坊。两侧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亭间这个巨石上,是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飞檐有5层,里面其实有九层,是取长长久久,或者说是天长地久的意思。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和文物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在里面细细地观赏。而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让我们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

好了,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们先在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两个小时后还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不过还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开心而忘了时间哦。

朋友们,都到齐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梦导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指出来,以便我改正,以后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游览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谢谢!

黄鹤楼英语介绍简单的篇五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武昌靠近长江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栋尖顶飞檐、金碧辉煌的黄鹤楼。要问这黄鹤楼的来历,那还得从吕洞宾跨鹤飞天说起哩!相传,吕洞宾游玩了四川的峨媚山后,一时心血来潮,打算去东海寻仙访友。他身背宝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这一天,来到了武昌城。这里的秀丽景色把他迷住了,他兴冲冲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顶上举目一望,嗬!只见对岸的那座山好象是一只伏着的大龟,正伸着头吸吮江水;自己脚下的这座山,却象一条长蛇昂首注视着大龟的动静。吕洞宾心想:要是在这蛇头上再修一座高楼,站在上面观看四周远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吗!可这山又高,坡又陡,谁能在这上面修楼呢?有了,还是请几位仙友来商量商量吧。他把宝剑往天空划了那么一个圈,何仙姑就驾着一朵彩云来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说了,何仙姑一听就笑了:“你让我用针描个龙绣个凤还差不多,要说修楼,你还是请别人吧!”吕洞宾又请来了铁拐李,铁拐李一听哈哈大笑:“你要是头发昏,我这里有灵丹妙药,要修楼,你另请高明吧!”吕洞宾又请来了张果老,张果老摇着头说:“我只会倒骑着毛驴看唱本。”说罢,也走了。吕洞宾想,这下完了,连八仙都不行,哪里还有能工巧匠呢?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从空中传来一阵奇怪的鸟叫声,他连忙抬头一看,只见鲁班师傅正骑着一只木鸢朝着他呵呵地笑呢。吕洞宾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说了一遍。鲁班师傅走下木鸢,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势,随手从山坡上捡来几根树枝,在地下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会说:“咱们明天早上再商议吧。”第二天早上,鸡刚叫头遍,吕洞宾就急急忙忙地爬上蛇山,只见一座飞檐雕栋的高楼已经立在山顶上了。他大声呼喊着鲁班的名字,登上最高一层,可连鲁班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看见鲁班留下的一只木鹤。这木鹤身上披着黄色的羽毛,正用一对又大又黑的眼睛望着他。吕洞宾非常高兴,一会儿摸模楼上的栏杆,一会儿看看楼下的江水,又取出一只洞箫对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边吹箫,一边又看看木鹤,这木鹤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呢!他骑到了木鹤身上,木鹤立时腾空,冲出了楼宙,绕着这座高楼飞了三圈,一声鹤唳,钻进白云里去了。后来,人们就给这座楼起了个名字,叫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