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学校参观考察报告(通用5篇)

时间:2023-09-23 04:01:22 作者:书香墨 学校参观考察报告(通用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学校参观考察报告

三月二十五日,我校派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务处、招生处主任等一行十二人赴商都职校考察学习。在商都职校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观看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参观了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农机实训场地,同时听课二十一节,整体感受到商中校园整洁、有序、出操迅速规范,学生彬彬有礼,教师仪表大方,教学务实有效,彰显出学校的严格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象。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商都职业中学发展变化,也学习到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可谓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商都职业中学的基本情况

乌盟商都职业中学组建于1998年秋,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44人,在校生2248名,45个教学班。开设有建筑、机电、汽车驾驶与维修、医护、美工、财会、旅游、农学、化工、幼师、采矿、焊接、计算机十三个专业,是乌兰察布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考成绩从20**年起连续九年蝉联全市冠军,对口二本升学率达53%以上。2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年-20**年连续四年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授予“育才奖”。

二、商都职业中学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集资办学,基本形成了“学校和社会一体化”办学模式。学校主要坚持以高考升学为宗旨,立足高考质量,满足百姓愿望,调整专业设置,完善学校管理,确立了政府支持,社会集资办学的“学校和社会一体化”办学模式,提升了社会声誉,提高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满足了百姓愿望。商都职中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社会集资,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先后集资盖起了公寓楼、实训楼、食堂,为学校的发展奠定的强有力的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紧密相连。商中不惜重金大量引进人才,学校244名教职工中,职高部正式教师只有40余人,其余教师全部是聘用的专业教师,月薪大约在5000元以上。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是聘用的,为此学校管理制度逐步规范严格,实行与教师签订责任书、招生及学生巩固与教职工待遇挂钩办法、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考勤制度、班级工作考核细则、高考奖励办法、宿舍管理奖罚等一系列措施,所有的制度中基本原则是以奖代罚,既体现人文关怀又极大的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既强化引进环节向社会广纳贤才,同时注重校内教研学习。

3、学校主要坚持以高考升学为宗旨,立足高考质量,满足百姓愿望。去年他们的二本升学率为53%,其中去年职高区外本科共招8人,商都职高走了5人。商都职校教职工子女80%以上在本校上职高,全县中考中等以上的学生到职校就读的很多。去年本校团委书记的女儿以709分的成绩考入西北农林。

4、实行春季招生时,乌兰察布市政府出台文件,凡不参加中考直接去职校注册的学生,算巩固率而不计入中考人数。商都职校今年春季招生达520多人。本校初中毕业300人,其中260人不参加中考而到高中部直接注册上课,这样这些学生在职校的学制就是三年半了。

5、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科学编班兼顾公平。学校依据高考设置专业13个,依据教学实际按照文化课分班,大胆尝试高一文化打基础,高二分班学专业,高三强化抓复习。这样做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又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兼顾到了教学分班不均的问题,科任教师得以公平竞争。

5、深化用人机制,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按照“科学设岗、宏观调控,优化结构、精干高效,按岗聘用、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了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教师激励机制简单有效,倾向一线教师的考核办法,大大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不愿当干部,一心扑在一线教书。

6、商都职校的管理严、细、实,教师工作量大。他们成立了阵容庞大的督导处(其他处室人很少),每节课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汇总得出每个人的月考核系数,作为发放超工作量的依据。

三、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

1、办学理念前卫,学校领导班子团结、稳定、有力量。学校集资办学、高薪聘用专业人才、教师考核量化激励机制的理念,为学校发展创造了先机和活力。学校领导班子十四年不换,为学校长远发展建设了一支稳定而同心同德的有经验的教师队伍。

2、内设机构、内部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到位。学校机构设置合理,精干高效,工作职责明确,相关制度健全。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的分配原则,并向教学一线倾斜,使岗位津贴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严格的学校管理焕发了活力。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措施得力,执行到位,收效显著,增强了学校活力。教职工考核制度倾向一线教师公平合理,福利待遇与考核挂钩;学校专门设立了督查处,对班级学生违纪情况和教职工上班上课情况进行督察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津贴发放、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和年度聘任的依据。

4、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科学编班兼顾公平。学校依据高考设置专业13个,依据教学实际按照文化课分班,大胆尝试高一文化打基础,高二分班学专业,高三强化抓复习。既将学生基础夯实了,又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兼顾到了教学分班不均的问题。

5、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了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增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商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职业学校招生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商都县政府、教育局对商中的招生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把职高招生划拨任务纳入学校校长考核,实行春季招生,走在普通中学之前,这样既保证了学校的生源数量,又有效确保了生源的质量,为学校有发展创造了好的基础。

四、我校的现状

1、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观念根深蒂固,职教办学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就我旗来说,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应试教育等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读普高,考名校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执着追求。加之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初中毕业生未经职业培训就能上岗,客观上对中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一般说,中职学校学生培养成本是普通高中学生的3-5倍,招生成本又比较高。所以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对旗县级职业学校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紧缺。师资队伍特别是专业教师、实习实训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养还需不断加强。由于过去我旗职业教师主要以种殖、养殖等传统涉农专业为主,“双师型”教师比例低,机电、汽修等专业“双师型”教师紧缺。

4、重视高考的力度还不够。

5、我校招生范围小及中职招生秩序混乱导致学生外流现象严重。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需要政府的扶持,需要政府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在学校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经费短缺,实习实训设备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债务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政府化解,学校轻装上阵才能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还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的购置,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的机电、计算机应用、汽修汽驾、幼师、财会等重点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达到自治区西部一流的水平。

2、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培养一批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某些紧缺学科的教师,必要时可以通过政府储备,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和引进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优秀技术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设立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聘专项经费,安排“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奖励经费。建立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

3、严格招生制度。转变学校考核观念,把中考奖励与职高的入学率与学校的考核,校长的考核挂钩。争取旗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探索春季招生模式,使初三学生提前分流,以保障职高招生。

4、提高办学质量。力争考出几名区外本科,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实现高中、初中分区教学。

6、培训工作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赴山东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革,10月27日至11月3日,由市教研室高主任亲自带队,各县区教研员共51人远赴山东潍坊,通过参观、看课、坐谈、听报告、看资料等形式,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感受颇深: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昌乐二中教学楼正对校大门的墙壁上,书写的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内涵却非常深刻。“每一个孩子”就是要面向全体,不放弃一个学生;“一生”就是教育着眼于长远,体现有效教育的深远影响;“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来影响人、改变人、发展人、提升人,使其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谋幸福。

潍坊一中校园路边高杆灯的灯杆上,悬挂着“把简单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常规工作做好就是超常规”的巨幅标语;办公室内,每个老师的桌子上,都摆放着“责任重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警示牌,处处昭示教职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办公楼旁的文化石,“瀚园”、“润园”、“潜园”三个名字,既蕴含着希望学生成才的寓意,又包含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草坪上、绿树下、大小石头上,都有警示性、勉励性的字、句,真正体现出“每片风景都育人,每块石头都说话”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研兴校,是两所学校推进学校强势发展的实践理念。他们认为,科研兴校有三个内涵,第一,科研有助于明确办学思想,用明确的办学思想统一意志,凝聚人心,鼓舞土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第二,科研帮助学校把新的课改理念变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科研是培养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品牌的措施。

强化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理念。从2002年开始,昌乐二中就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学校管理,把学校的服务作为质量标准,每个岗位都制订明确的责任目标细则,每件事的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每半年对各年级、处室的所处理事务进行一次检查评审,通过反馈,合理的算通过,不合理的要反查,追求相关环节的责任,并及时整改。

二、严谨、务实、特色的教学管理

昌乐二中有一个口号:“将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倡导的是“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天,学校就开始“习惯塑造工程”。他们认为,孩子之间的确有智力的差异,但真正影响学习成绩的却常常不是这种差异,而是有的孩子会学习,有的孩子不会学习。学校有一个“八环节学习法”,专门教学生科学学习。这“八环节”是: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当有学习考察者直言“这个‘八环节学习法’很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时,校长赵丰平说:“真正帮助孩子长身体的是一日三餐还是满汉全席?显然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精神的成长、智力的发育也是如此,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好方法肯定是最朴素、最简单的方法。这个‘八环节’,的确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我们只要把它们不折不扣、扎扎实实、毫不含糊地贯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这简单、平常的方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效益。例如第一条,‘制定计划’,四个字,再简单不过,可是有多少学生能做到呀?因为学习没有计划,目标不明,效率就低;因为效率低,于是不得不加班加点,负担就重。如此恶性循环,越学越累,越累越没有章法,最后负担重得不得了,几近崩溃。”

昌乐二中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接受“抓规范、教方法、搞养成、清底子”四个方面的严格训练,所有学生都要建立学习档案,做到对学习内容日清周结;学生每天一个微型计划,当天学习结束要把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每周都要清底子——周六专门有一节“梳头课”,由班主任陪着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梳理学习要点,查漏补缺,重点思考:哪些方法让自己事半功倍,哪几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还没有解决……。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回头看”纠错机制:每次测验后,学生都要拿着试卷一个个到老师面前过一遍。过什么?主要是把卷子上的错题跟老师亲自讲一遍: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然后自己在题后把这些分析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再把试卷答一遍,得不到满分不算过关,直到满分卷出现为止。这叫“撞了南墙须回头”,纠错一题胜做习题几十道。这种“回头看”纠错机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减少了机械重复的训练,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把简单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昌乐二中的教学管理特点。加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既简单又轻松,每天进步一点点,成绩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这就是教学管理的特色。在昌乐二中高中3年下来,学生学会了设计目标、学会了控制过程、学会了提高效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的好习惯,这一点,比教给他们多少知识都重要。

昌乐二中在教学管理上狠抓三个环节,一抓导学案的编制:第一步由主备教师完成初稿,第二步全组教师在统一时间做导学案习题,第三步全组讨论共同修订导学案,第四步经备课组长审核定稿并送年级领导审稿,第五步由包学科的领导审核如果通过才能付印。编制导学案必须根据每位同学的学情不相同,顺应个人发展的需求,实行并确保真正的分层教学,导学案的习题要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必修内容,人人都要做,b为选修内容,有意向的同学要做,c为拔高题,d为附加题,学习小组内成员的成绩层次不同。二抓预习环节:学校安排有专门的预习课,教师到班督促学生预习,(如果是晚自习作为预习课,由值班的教师巡查各班纪律情况,任何教师不上班)学校严格把关,严禁上没有预习的课。三抓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包学科领导推门听课,随时督导,如果没有小组合作,教师没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将作为事故处理。

昌乐二中的教室与传统的教室有四个不同,一是没有讲台,用校长的话说就是“剔除你的讲台”;二是每个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座,有点像圆桌会议,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三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黑板被分成数块,便于学生演板展示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前后两个黑板;四是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课桌上不再是“书山”。教育不仅是教室内的教育,而是无处不在,教室外的墙壁上有的班级有“自主学习园地”,有的有“外语角”,有的有“英语pk园”,走廊上有“课间加油站”、“高中英语典型句型”等等。这些板报办得很有质量,也存在的非常完好。

三、高效的课堂教学

昌乐二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个“271”规律:

在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大约有20%的孩子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学习积极主动;70%的学生表现中等;另10%的孩子为学困生。其中70%的那部分中等表现的学生再呈现两种定向发展趋势,一部分是努力朝着20%的部分向上发展,另外一部分慢慢朝着10%的下方滑落。他们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主要是促进10%的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让70%的学生涌向尖子生行列。

学校中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也呈现一种“271规律”:假如一定要分类,20%的是平时所说的领跑教师,70%的是优秀教师,剩下10%的部分是亟待整体提升的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应该就是寻找有效途径,如何让20%的领跑教师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团队的力量努力促进70%的教师朝20%的群体向上发展,同时影响10%的那部分老师朝着70%的方向转化。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同样呈现出“271规律”:20%的时间内学生被老师带动进入全效学习状态,70%的时间内学生没有达到优质高效的吸收利用,10%的时间内效果极其低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始终被老师主宰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要想提高升学率,首先要抓住的核心就是“271规律”中每个70%部分。也就是让通过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培养起来的70%的中坚力量,去把握班级上70%的主流学生,开放45分钟的70%还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271”规律的研究,昌乐二中构建了自己的 “271高效课堂”:

在教学内容方面,20﹪的知识通过自学完成,70﹪的知识组内或组间学生合作完成,10﹪的知识由老师指导完成。

在学生组成方面,每个学习小组由三个层面的学生组成(一般为6人,a对a,b对b,c对c.)。20﹪的学生是特优生,这部分学生智商很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味讲解,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潜能,禁锢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70﹪的学生是优秀生,10﹪的学生是待优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这部分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互帮互学,达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上,课堂的45分钟,大致是20﹪的时间(约9分钟)用于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的时间(约32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10﹪的时间(约4分钟)用于学生小结、巩固、检测、当堂过关。“271高效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

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5、清理过关,当堂测评。

“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转变: 教师角色由师长变为学生,由领导者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转变是使“教室”变为“学室”,使“讲堂”变为“学堂”。“教学”被诠释为——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边学边习的活动过程。

“271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托是“以人为本”,得益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头脑不只是用于记忆,还用于思考;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强本领;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机会表达,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演讲、主持、评价;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自由发展;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的高效学习,确保有更多时间从事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

“271高效课堂”的三大模块是预习、互动、测评,其最大特点是“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它的价值趋向是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四、思考与建议

我们对教育教学有许多认识误区和错误思维,一说到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唱唱歌,跳跳舞,作作画;一说规范办学行为,就想到不要考试了,不要成绩分数了;一说实施课程改革,就以为要影响教学质量,要降低升学率了;一说到搞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就认为那是专家和研究人员的事。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他们在认真推进素质教育,践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在狠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或者说,他们在狠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同时也在认真推进素质教育,践行课程改革。他们取得的很大成功,就在于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方法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本来就是因果关系。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潍坊一中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就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而研究构建并让教师认真实施的。反观我们的课堂两样东西很突出,一是“讲”(“一言堂”),一是“考”(“时间+汗水”),结果是两累两怨,师生都累,学生怨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低效劳动,白白地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教师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配合,不认真听课。课堂上效率不高,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好,就用“铺天盖地”的试卷来弥补。题海战术代替不了真正的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疲于应付,提高不了质量,只会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认真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课程改革的精髓是什么?从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及其他课改实验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我们认识到,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不应当是最终目的,而应当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获取知识与技能这一过程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就是具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且逐步形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知识的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7年,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法施教于课堂,依然采用单纯授受知识的“满堂灌”教学,不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追求互动对话,不重视生成与体验。不少教师认为讨论、互动、自主、探究、情景生成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是“理想模式”,不适应现实的教学环境,有效果的还是“老一套”的传统教法。张口闭口这也重点那也重点,目的直奔所谓考点。诸如此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从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方法,只是以名词术语的形式出现在讲话里、总结里、竞教课堂的点缀里,有时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很少于展现在日常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上。紧接着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始,全面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困难重重。

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办学的巨大成就还在于:一是学校领导凝聚力、引领力很强,他们总是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适时酝酿、运筹学校的内涵发展,他们始终和教师们一起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真正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二是教师的敬业精神非常强,对自己的教学要求很高,普遍具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和对家长负责的责任意识,他们对教学精益求精,每遇到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如果不去与同行交流和商量就放不下心来,就不踏实。三是科学的、严谨的、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管理培养起来的全体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浓厚学风。教师群体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什么样的教学,才有什么样的质量。”教师对所教“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其专业水平的表现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学活动”才是教师专业水平专业能力表现的主要领域。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具有与高质量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和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专业素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就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从我们目前教师整体状况的职业素养来看,还不能适应教育现实的需要,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管理、培养和培训,尽快探索教师的教育、管理、培养和培训的有效途径、方式和运行机制。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校长的教育和培养,强化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可以多安排他们和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以开阔眼界,转换思想,借鉴他人,提高水平,克服肤浅、浮躁、短视和盲目,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宏观视野和开拓精神。

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存在着许多矛盾与问题,如课程开设与课时安排、学生减负与教学时间、学业评价与质量监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教师管理与教师待遇、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教学设备与设备利用、办学条件与教育经费等等,对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应当有一定的政策导向和制约机制或保障机制,学校要直面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达到逐步解决。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安排或允许一些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试验,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停滞不前。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已经够落后了,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需要探索和研究,需要改革与发展,潍坊市特别是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等先进学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赴山东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定海区大丰中心小学 钟祎昌

2011年5月中旬,在区教育局应副局长带领下,我们20余名小学校长随同基教科一道赴山东杜朗口中学、青岛两所学校进行教育考察活动。在这六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考察了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山东青岛银海学校及山东青岛天山小学。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通过看学校环境、听校长汇报、观课堂教学等方式,深刻感受到了三所名校的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独特的办学模式,犹如一股春风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特色

三所学校从从体制上分各不相同,其中青岛银海学校为民办学校,杜郎口中学和青岛天山小学为公立学校;从学生级别上分,银海学校属一贯制学校,天山属小学系列,杜郎口中学属初级中学;从办学特点上看,杜郎口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见长,而青岛银海学校以科技、帆船特色教育为主,天山小学的民族文化教育特色鲜明,可以说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1、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西北部聊城市茌平县,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但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几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揩模,每天吸引上千人次的来自各地的教育人士进行考察学习。该校的主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人人参与、各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教学要求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在课堂中要求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由一言堂变为百家鸣,由死记硬背变成体验感悟,由听说读写变成演唱画做,逐渐形成了预习、展示、反馈三步曲的特色课型。

在考察中,我们亲自走进了各个教室,目睹了各科教学,真正感受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每堂课上,所有学生轮番上场,讲解讲授,全体同学生认真聆听,评价指正,使课堂焕发了无限生机。在学生思维训练中,不局限于以本为本,而是鼓励学生注重知识的生成与联系,形成系统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任意发挥想像,即兴进行表演、颂读等活动,使知识变活,富有生命力,学生兴激浓厚,课堂富有吸引力、凝聚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组织能力、演讲能力以及思维慨括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综合素质整体提升,达到了要成才先成人的最终要求,真正体现了基础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2、青岛银海学校

青岛银海学校创办于2003年5月,是由青岛银海旅游集团公司与青岛市实验小学联合创办的一所高起点、高质量的走读、寄宿并存的现代化改制学校。学校先后被青岛市教育局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民办教育a级学校、青岛市民办学校先进集体、青岛市文体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帆船运动特色学校、青岛市青少年帆船运动先进单位、青岛市少儿帆船活动基地等称号。

导,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每日经典晨读、亲子阅读、全海景图书馆自由开放、每年的读书考级、读书节让书香、墨花飘逸校园。

3、青岛天山小学

青岛天山小学创建于2001年8月,学校从建校至今,一直坚持小班化教学,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立足“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的教育理念,走“民族文化教育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发扬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着力打造师生的“精气神”文化,以质量立校,特色扬校,品质兴校。2003年初,学校确立了“知我民族,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民族文化特色教育,通过采用“学、看、说、演、画、做、展”等学习方式,对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找到了可靠的支点,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二、考察学习后的思考

这三所学校虽然特点不同,学校文化各有千秋,但都有它们的共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1、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对学校办学起着定向作用,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杜朗口、银海、天山小学校长们那些充分体现其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办学理念,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因此,作为一校之长,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并以这个办学目标为核心,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然后用自己的办学思想去统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使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深入每个教师心中,为实现办学目标团结奋斗,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办学目标才会得以实现。

2、必须要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所好的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都能办出鲜明的特色。一位好的校长都有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良好的教育思想,追求办学个性化、特色化是靓点,也是学校走向辉煌的关键所在。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座标,形成自己的特点,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如银海小学,科技、帆船特色凸显,杜郎口中学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名扬全国,天山小学文化精神养成、教育创新驰名教坛。当然,每个学校的特色是唯一的,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客观实际,创立特色。

3、必须重视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主导着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都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每间教室、每个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启示和熏陶。办学理念在校园中随处得以体现:无论是展览室,还是学校的每一栋教学楼,处处体现着学校的文化积淀,厚厚的底蕴让人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文化犹如师生生长的空气,为师生成长提供氧气,不但能保证师生的肌体生存,更能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个性张扬。校园文化是有形的,它包括学校的各种设施以及设施的巧妙布局。校园文化又是无形的,它存在于师生的精神世界之中,我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次洗礼,学然后知不足。这些学校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在我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去消化、吸收、创新,让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赴山东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2012年11月上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20余名老师一道赴山东青岛的三所学校进行学习考察活动。在这五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考察了青岛向阳小学、青岛实验小学及青岛南京路小学。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通过看学校环境、听校长汇报、观课堂教学等方式,深刻感受到了三所名校的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独特的办学模式,犹如一股春风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情趣盎然的青岛实验小学

这是一所充满情趣特色的实验小学。青岛实验小学倡导“情趣与教育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理念,学校无处不彰显着“情趣教学、情趣管理、情趣文化”的情趣校园魅力。

1.构筑情趣校园——充满情趣的蕴美楼

音乐组办公室墙上有用音符制成的装饰,窗户上挂着用cd制成的风铃,最显眼的是一张音乐教师的合影:浩瀚的大海边,几位穿着红裙子的音乐教师在海边演奏,有的坐在礁石上吹笛,有的立着弹琵琶„„如诗如画,音乐的美由心而生,不绝于耳。

体育组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各种运动姿势的剪影:奔跑、冲刺、举重、单杠、跳跃„„无不显露出体育教师的阳刚之气。

为美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师生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学习场所,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购置了鲜花、绿树、绢花、画框、鱼缸等装饰品,精心布置,巧妙构思,使办公室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让老师们在温馨之余,感到了快乐和幸福,使实验小学这支颇具凝聚力的教师队伍更加和谐团结,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也使老师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情感的依靠。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办公室,羡慕着,留恋着。惊喜在不断地产生,情感在不停地起伏,一路走着,我们还见到了会唱歌的墙。教学楼光滑的墙壁中间是一排简谱,从一楼一直延伸到四楼,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看着墙上的歌谱,轻声地哼着,顿时,童心荡漾在心间。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又去校园参观,进一步感受充满情趣的校园文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校园的围墙边是一个“海底世界”,这是一堵用沙石沏成的墙,上面镶嵌着各种海底生物,那是青岛实验小学师生制作的陶艺作品。

2.打造情趣教育——“情趣与教育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 学校的提升和发展靠科研。青岛市实验小学之所以长盛不衰、越办越好,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早在80年代,该校就率先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课题研究,减负风暴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并提出了“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观点。进入90年代后,该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研究课堂教学,提出了情趣教学法。

情趣教学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考察期间,我们有幸观摩了该校一堂是语文课《黄山奇松》。在情趣教学的推动下,每个孩子的眼中自始至终地充满着求知的目光。走遍校园,我们感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文化气息。我们不禁感叹: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着,是快乐的;老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是美丽的。

二、不可思议的青岛南京路小学

来到青岛市南京路小学,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校门口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花园式学校”。在边走边看边听中,青岛市南京路小学的概况在我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建校于一九八二年,占地面积21亩,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现代化。学校是“区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区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花园式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中国海洋湖泊科普基地”、“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红旗大队”、“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省规范化学校”,是市南区最好的小学。学校的走廊(有关注安全、成长的温馨标识或提示语)、楼道(设置有供孩子玩耍的物品和展示作品的平台)、教室(摆放有玩具)、餐厅(专修很温馨、很有情调,能让人获得好辛勤)、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育人)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和诗情画意,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办学理念,“情感切入、兴趣激发、意志形成、品味提升、和谐发展”的“情趣教育思想”,培养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有特长的公民——走向成功生活的公民”的梯级育人目标,“探究——实践——体验”基本实施路径,逐步形成了南京路小学公民教育的新型办学模式及文化特色。

说来也巧,经她们校领导介绍,她们的现任校长居然是原来青岛实验小学的杨屹校长。杨校长认为:“‘情趣文化’的建设,关键在教师身上。”她知道,只有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换句话说:“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她们把焦点集中到教师(具体说是年轻教师)的身上。像我们的教学一样,“聚集课堂,研中增效”。在南京路小学我们也有幸聆听了一堂语文课。这堂课是工作6年的年轻教师来执教的,但在她娴熟的执教过程中,我们丝毫没有发现她是那么年轻,教学经验是那么有限。经校领导的介绍,我了解了这样一个词——无缝管理。何为“无缝管理”?即“责任到人”。原来,这与学校的领导对于教师的管理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工作着力于一个“研”字,在“研”中构建教师专业精神;在“研”中提升教学质量;在“研”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在“研”中共享和碰撞。可见,“研”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情绪良好,情感满足,这直接决定了研究的层次与质量。这些年轻的教师,正是借助研究这一载体,在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在研究中提升了做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日常态调研”和“月专项调研”相结合的诊断管理模式,是“无缝管理”的又一体现。细致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使这些教师在享受幸福的教学中教会学生体验生命的幸福。一个青年教师有两个师傅,还能进行“四维”培养,只有灵感和魄力相加的杨校长能花如此大力气、做如此大事情了。所以,至此,我们不得不说“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决定层次”啊!

总之,此次考察我们感概万千,学到了经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激发了热情。活动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考察之旅!

学校参观考察报告

用,因此,校长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提升校长的领导能力和办学水平。为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提高校长领导能力,推动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和特色办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于20xx年5月6日——16日在昆明举办第二期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我参加了本期研修班的学习。本期研修班主题为“以专业发展为基础的校长领导力”,并按以下思路选择研修内容:首先,校长是一个具有特定专业标准的职业,有其基本要求和发展规律,这是校长领导力建设的出发点和基础;其次,校长领导力是一种实践智慧,它集中体现在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学校中心工作的改进与发展之中;第三,校长领导力是一种综合影响力,它通过自身的办学思想、内在素养及行为技能等影响、推进师生的行为。围绕这一思路,研修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校长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校改进中的校长领导力、校长的领导素养与专项技能。研修班邀请了知名专家和优秀校长做专题报告,为学员提供前沿政策信息、先进教育理念和鲜活办学经验;对校长的思维品质、发展规划、课程与教学领导力、执行力等方面的技能进行专门训练;还通过到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云南行色学校的育人文化与教育理念;通过结构化研讨、校长论坛等方式,将学员中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挖掘、提炼和分享。短短的十天学习考察,各专家和学校校长在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特色过程中,其睿智的思想和博学敬业的态度,让我收获巨大,感慨颇多。

一、校长专业化

教育改革的深化,校本的持续发展,必然对担负着领导和管理学校重要责任的校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呼唤高素质、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校长,因此,实现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便成为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改革发展、学校管理创新要求校长专业化。

首先,作为一所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在校长。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他的校长。西方教育界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位好的校长”。在我国,目前人们也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共识。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肩负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规划、领导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在学校的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校长担负着组织和实施的历史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次,校长的创新素质决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效。在过去多年的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校长明显地表现出被动适应性、控制程序性的封闭僵化特征,如若校长仅有态度和知识方面的基础素质而缺乏与时俱进的高层次创新素质,就不可能实现教育创新的要求。第三,推进中小学教育创新,要求校长由被动执行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教育创新是一种超越式的创造活动,它既没有一成不变的范式,也没有现成的可以直接套用的模式,全靠校长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因此,推进教育创新,需要校长不断增强教育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实践,实现由被动执行型向创新发展型的转变。

2、学校转型必然要求“校长转型”,校长必须实现专业化发展。

发展之路的专业化校长。大家都希望“千校一面”成为历史,而特色学校将成为人们的选择和追求。“学校的转型”要求“校长的转型”,因此,校长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信念,必须从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独特的“施政纲要”,必须千方百计把学校办成特色学校。这就要求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以满足校长转型的需要。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也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校长的专业素养是承担领导管理责任、发挥领导管理作用的基础,是有效进行学校管理的重要条件。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学校发展的定位、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的设计、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校园文化的形成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作为一校之长的校长尽可能地精通学校的各项业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可以说没有较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在现今的教育改革大潮面前校长是难以适应的,更不可能带领学校走向成功和辉煌。

二、校长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顾名思义就是校长在领导一所学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校长在处理各项事务中的工作技巧,更是校长自身散发出的,一种令人钦佩折服的魅力。

1、加强业务学习,靠理论指导工作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管理模式能够推陈出新,使自己永远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学校管理的脉搏。同时,不断的学习,能让一名校长完成从一名管理者向一名学者的转变,这样就能网够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用渊博的学识征服心灵。

2、注重言行举止,靠以身作则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头领”,政府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利使他能够统领整个学校。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权利会使校长渐渐“特殊”起来,殊不知这正是校长开始失去民心的前兆。因此,作为一校之长,校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做人,校规校纪校长应该第一个遵守,会议决议部署校长应该第一执行,教师不管亲疏校长必须一视同仁只有这样,靠着以身作则才能使校长赢得民心,提高自己的领导力。

3、走进教学一线,靠与教师齐心工作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教学是学校管理的重点,课堂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一名好校长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更应该是一名能够驾驭课堂,明晰课堂教学优劣的好老师。因此,作为校长必须走进教学一线,通过与教师们一起备课、上课、评课,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校长的内心想法与工作要求,与校长齐心协力办好教育。

4、营造民主氛围,靠赢得大多数教师的拥护来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营造民主氛围就是让学校的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实现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民主化。真正的民主,能使教师感受到主人般的荣耀,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由命令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最终使校长得到大多数教师的拥护。

5、勤于反思总结,靠积累经验教训提高校长领导力。

结,看到成功要学会持守延续,看到问题要学会思考解决加以避免,以达到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最终目的。

三、校长管理素养

拿破伦说,一支由狮子所率领的绵羊部队,其战斗力胜过由绵羊所率领的狮子部队。可见校长的管理素养对学校的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

1、校长应有开拓创新的意识

理想的校长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用创造的皮鞭去抽打容易僵化的头脑”;要善于观察研究,大胆质疑,及时提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了解和研究新情况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开拓创新的意识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源泉,是校长必不可少的素养。

2、校长要能理性准确的决策

排难解纷,决疑断惑,是一项复杂的高级智力游戏和实践考验,它既需要决策者具有丰富有效的资讯积累,又需要决策者具备比较权衡的算计工夫,更需要决策者拥有清明澄澈的理性素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独到地认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列宁所说的“任何管理工作都要有特殊的本领”,校长的特殊本领就是要懂得教育规律和管理知识,把握时代的脉搏,作出理性准确的决策。校长必须具有战略头脑,善于展望将来,预测未知。善于从多种决策中,排除干扰,及时作出科学决断。校长们要善于等待时机,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条件,善于顺势而行。在纷繁复杂的情况面前,既要有胆略,又要有理性;既不能刚愎自用,又不能裹足不前,应以敏锐的眼光,抓住问题实质,迅速找到最佳方案,果断地进行决策。

3、校长应当有当机立断的魄力

当机立断是校长在复杂而困难的条件下,及时独立地作出决定和实行决定的一种意志品质。当机立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成功与否的分界线。在当前复杂纷繁的环境中,校长的当机立断显得更为关键,因为难得的机遇可能就是稍纵即逝,善于抓住机遇的才是最终的成功者。作为校长,要有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行动做到干脆利索、提纲挈领、势如破竹。校长如果缺少魄力,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光会影响自己的威信,更严重的是会贻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认为一个新时期的校长应当是一个品行正派、道德高尚的贤者;是一个知人善任、讲究艺术的能者;是一个知识渊博、敢于创新的勇者;还应当是一个睿智理性、果敢敏捷的智者。只有这样的校长才能办出一所高质量的学校。

本次外出考察,感悟颇多,体会很深。从思想上给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我将以此次参观学习培训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深入思考,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做“智慧型”的校长,办“特色化”的学校而努力!

学校外出考察调研报告二

为学习教育管理先进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校长业务水平。我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和局机关股室长于20xx年11月对我省教育发达地区的常德、株州和长沙等六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考察活动。

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有的认为校长应具备政治、理论、创新、协调、激励、知人善任、务实、决策的素质和能力;有的认为校长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甚至认为校长应该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不可否认,这些素质和能力应该成为校长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参观了常德、长沙和株洲的六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校长都是特别突出和优秀的,综合素质都较高。可是凤凰县学校的校长综合素质还不高,良莠不齐,不仅因大部分是新上任的校长,主要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要缩短同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就必须加强我县校长队伍建设,只有打造好校长团队,才能打造凤凰教育品牌。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更新校长治校理念

治校理念是校长治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形成特色的关键。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

更新校长理念,加强校长思想建设。换句话说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担任一届校长,就管理好这所学校,这是责任和义务。校长必须定位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奋斗目标,要有新的育人理念,校长不能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传话筒,只做上传下达没有别的作为。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校长管理》、《新课程》等,博览群书,向学者型校长发展。平时挤一点时间,多看一点书,少打一点麻将。

更新校长理念,校长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一个校长不懂得总结与反思自己,永远只停留在经验层面,不能上升为理论的东西,不会产生质变,即优秀校长的诞生。像魏书生、李镇西、马卡连柯等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

校长教育理念要具有超前性。作为一任校长,首先就要给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一个五年计划。预测学校的发展,规避风险,达到预期目标。我担任过两所学校校长,曾写过关于学校发展的目标、遵循的育人理念: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健康成长。

其次,提高校长自身管理素质

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遇到突发事件,既能守岗履责,稳定人心,维持秩序,又能指挥有力,处理有序,凸现领导艺术。

再次,不断完善校长治校机制

1、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2、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结合。3、坚持走科研兴校,名师强校之路。4、校长治校需走现代化管理之路。

第四是打造优秀校长团队。凤凰教育在新一届局领导领导下,教育指导思想——凤凰教育一盘棋已初步形成,并初见成效,但校长团队还需要打造。因为今年这支校长队伍很年轻,很有活力,也有干劲,可是也有很多不足,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帮助和提供成长的平台,更需要专家引领。可以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这支年轻的队伍成长起来,成为凤凰教育的中流砥柱。

二、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业,这样在管理中才能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才能民主,学校才会是师生们共同的家园。

2、师德教育重视不够。教师思想误区,只教书不育人,没有把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看成自己的事业。如果老师仅把教书育人看成一种职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病——职业倦怠;要么就会有第二职业产生,上班不务正业,下班大搞第二职业,如家养家教,经商开店等现象。教师只有认识自己的思想误区,走出误区,才能把教师这职业看成自己的事业,哪怕千辛万苦,再累也心甘,我们凤凰的教育就大有希望。

3、教师缺少精神动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大需求不是物质,而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说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教师更需要人生价值导向的引导。我县教师工作怪现象:无职称教师拼命干,中级职称教师看着干,高级职称教师不沾边。教师给自己人生价值追求定位很低,缺少精神动力得到中级职称一生足矣。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要给老师搭建一个平台,打造教师名师,让凤凰多出名师,让有特殊贡献或能力的教师向名师方向引导,发展成为名师。

园文化少得可怜,有的学校连宣传窗都没有。与发达地区学校(育英,银海、稻田中学等)相比我们很落后,所以,我们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走进校园要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学校像学校样子。

三、振兴凤凰教育几点建议

1、凤凰教育资金需重点投入,建好办好样板学校。

凤凰县城中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初中一中和二中,小学箭道坪小学、文昌阁小学和南华小学,在资金上重点投入,建一所学校要像一所学校,在生源上最好划区招生,让他们进行良性竞争,起好全县龙头作用。

2、凤凰教育需均微发展,走“集团式”发展模式之路。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同是一个地球村的发展世界格局。我们的凤凰教育现状必须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走集团”式之路。学习国外教育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教育办学模式。我认为,在小学系列中,首先办好箭小(重点精品式民族学校)和文小(重点名校,扩大名人效应)强强结合,联手扶持南华小学(建一所寄宿制农民工子弟学校)形成三校鼎力格局——城镇集团。其次,是以城镇三所学校为龙头,引领和扶持乡镇小学形成凤凰教育一盘棋。三是每一所学校发展向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模式。

3、完善义务教育评价制度。

根据当前教育形势,义务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成评价学生和学校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尤其是小学教育重点从养成教育着手,育人理念是学会做人,更好做事,快乐健康成长,用爱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教师爱学生,爱学校;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让老师减压,让学生减负,把同年还给儿童,让孩子们个性张扬,让凤凰名人大师后继有人。

本次学习考察之行,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我校将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兴校之路,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争取在三至五年时间内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项目明显、基础教育实力雄厚的特色学校。

外出考察调研报告三

在首钢党委的关怀下,首钢劳动模范外出学习考察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8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职工年休假的规定,组织好20xx年度劳动模范学习考察工作,最近我们先后询访了本钢、鞍钢、宝钢、武钢、包钢、邯钢等大的钢铁集团公司及北京市铁路局、燕化集团、金隅集团、机械局、西单商场等11个单位,对组织劳模学习考察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征求了部分劳动模范关于学习考察的意见和想法。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兄弟单位在劳模考察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并结合首钢实际对今年的劳模外出考察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大钢铁公司及北京市部分单位组织劳模学习考察的情况

经调查了解,近年来,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劳模学习考察,每年根据本公司(集团)的实际情况,组织劳模到国内或国外进行学习考察。

本钢集团现有省市级以上劳动模范331人,本钢工会每年组织20名左右的省市级以上劳模到国外学习考察,境外停留时间不超过20天。今年上半年,已经组织了20名劳动模范到欧州进行了学习考察,人均费用2万元,由公司行政支付。本钢集团级劳模的学习考察工作由各分、子公司自行安排落实,费用由劳模所在单位支付。劳模考察结束后,各单位向总公司反馈考察情况。

鞍钢集团每年定期组织劳模考察团、管理人员考察团、技术专家考察团赴国外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劳模考察团成员从在岗的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技术状元中选拨,由集团公司工会每年组织1-2个团组,每个团组成员最多不超过15人,考察时间不超过20天。费用由公司支付。

宝钢集团每年由工会组织8-10%的在职劳模,在国内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学习考察,时间为7-9天;宝钢劳模协会每年组织20%的退休劳模在其周边进行1-2天的活动,费用均由公司支付。

武钢、包钢、邯钢等单位,基本上每年组织一次劳动模范在国内各省市学习考察,考察人数均不超过80人,考察时间在10天左右,费用均由总公司(集团)支付。

以上单位,参加外出学习考察的劳模,均可正常享受年休假。

此外,我们还对北京的一些大型企业和相关行业组织劳模学习考察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北京铁路局工会每年组织140人分期到自已的疗养院(北戴河疗养院)进行休养,每期10天。参加休养的人员不仅有劳模,还有当年度的先进职工和先进单位代表,范围较大。

燕山石化公司现有在职省、部、市级以上劳模50余人,每年由工会组织劳模可携带家属外出学习考察,每期不超过10天。全国劳模考察的费用公司承担3000元,省市级以上劳模考察的费用公司承担20xx元,不足部分劳模自己补足,家属费用全部由劳模本人承担。

金隅集团每年组织4-5期劳模及先进职工进行红色之旅,到井岗山、西柏坡、延安等革命老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期组织30人,费用由公司支付。

北京机械局每年组织劳模、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市级以上荣誉的先进职工外出学习考察,时间6-8天,费用由公司行政支付。

以上单位参加外出学习考察的劳模,当年均可以享受年休假。

西单商场集团每两年组织一次劳动模范在国内进行学习考察,实行《劳动合同法》后,经集团研究,劳模学习考察活动与年休假结合进行,根据外出学习考察时间,相应扣除年休假时间。

综合分析,这些同行业兄弟单位及北京市相关单位的情况存在以下特点:

1、各单位均非常关心劳动模范,重视劳模外出学习考察,每年都针对各自行业不同的特点,组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

2、参加学习考察的劳模都是在职劳模,外出学习考察、休养的费用均由所在单位承担。

3、部分单位如本钢、鞍钢每年组织少量劳模赴国外学习考察,大部分单位是在国内组织劳模学习考察,个别单位可携带家属,但费用自理,如燕化集团。

4、调查的单位中,普遍采取了劳模学习考察所用时间不占用年休假的方式,只有西单商场劳模考察占用年休假。

二、首钢近几年组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首钢党委一直非常关心劳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首钢总公司职工疗休养暂行办法”(首发[1998]170号)疗休养人员的选派条件中规定,优先选派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首钢劳动模范参加疗休养。20xx年7月4日,首钢党委会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组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的意见”(首党发[20xx]62号)。会议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模范在首钢改革发展中的带头、骨干作用,要充分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组织劳动模范外出学习考察,有利于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宣传首钢”。

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首钢工会自20xx年开始组织劳动模范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平均每年组织100名左右的劳模外出学习考察,目前共组织了772名劳模及70名劳模家属外出学习考察。几年来,劳模外出学习考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最初几年,首钢劳模外出学习考察的地点主要是在国内的一些主要城市,相继组织他们对酒钢、重钢等同行业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还组织劳模对国内一些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进行了参观学习。20xx年,为进一步体现对劳模人性化的关怀,开始组织劳模携带家属学习考察,受到劳模们的普遍欢迎。20xx年,首钢劳模学习考察活动首次走出了国门,有58名一线岗位的劳动模范赴新-马-泰学习考察,第一次到国外,使劳模们转变了观念,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20xx年,应广大劳模要求,继续组织劳模携带家属外出考察,当年有50%的劳模携带了家属。劳模及家属们反映非常热烈。北京市劳模、第二炼钢厂孙铁的爱人说:“由于工作忙,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来没带我出去过,要不是劳模考察可以带家属,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一起出去,通过外出学习,使我了解了首钢发展任务的艰巨,也了解了他工作的繁忙和艰辛,今后我会更加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来感谢公司党委对劳模家庭的关心和爱护”。

首钢劳模外出学习考察,在组织方式上主要是采取由工会制定考察方案,分配考察指标,下发通知,各单位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上报考察劳模名单,工会按照参加考察人数进行分期、分批组织,考察后组织座谈和交流会。劳模考察费由总公司支付,并为劳模家属承担1000元的费用。通过组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劳模家庭的和睦,拓宽了劳模的视野,激发了广大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劳模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合首钢实际对开展劳模外出学习考察的建议

在调查了解兄弟单位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听取了部分劳模对外出学习考察的看法和意见。劳模们普遍认为:一直以来,公司领导和总公司工会对劳模非常关心,每年都安排外出学习考察,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我们学习先进经验,争创一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特别是,一业多地建设,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更多的时间陪爱人和孩子,劳模可以带家属外出考察,充分体现了公司党委对劳模生活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照顾,更体现了我们首钢以人为本和谐的企业文化。今年开始实施了年休假制度,更是体现了公司党委对全体职工的关爱。虽然实施年休假会造成各单位岗位人员的紧张,通过合理调配是能够缓解的。我们特别希望公司能够继续组织劳模带家属外出学习考察,尽可能地不占用年休假时间。

借鉴兄弟单位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结合首钢实际,我们对今后组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继续组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不占用年休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加强交流与沟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岗位工作不断创新和提升,为首钢一业多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结合兄弟单位的普遍做法,建议继续组织劳模外出学习考察,尽量不占用年休假。

二是建议继续组织劳模携带家属(配偶)外出学习考察,更人性化地关爱劳模家庭,促进劳模家庭的和谐。和谐家庭是和谐企业的基础。很多劳模反映:日常工作忙,经常加班加点,家属给我们充当了好后勤,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没有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工作成绩。劳模带家属外出学习考察不仅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还能使家属更好地了解首钢的发展,支持劳模的工作,使劳模们能更安心、更尽力地为首钢的发展建设服务。

三是建议劳模学习考察由国内向国外延伸。建设世界一流的钢铁集团公司,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组织劳模赴境外先进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能有效地促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文化的转变和吸收。为此,我们建议可选择机会适当组织部分技术型、管理型、专家型劳模赴国外学习考察。

首钢工会生产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