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老子儒家思想表述 儒家思想大学生心得体会(通用6篇)

时间:2023-10-09 21:42:53 作者:琉璃 老子儒家思想表述 儒家思想大学生心得体会(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儒家思想大学生心得体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脉,对中国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我们在接触和学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深感其智慧和价值。以下将从尊师重教、仁爱关怀、孝顺父母、诚信守信以及身处社会中的角色五个方面展开,以表达我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尊师重教是儒家思想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大学生应当尊重教育者,尊重老师的人格和知识。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他们职业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尊重。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崇高的师德师风,对待老师不仅是听取他们的教诲,更是要虚心向他们请教,不时反思自身是否足够尊重、尊禁和尊敬老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人。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关怀。仁爱是一种对他人关心、照顾和帮助的品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与不同背景、不同思想的人相处,这时候我们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努力延伸自己的爱心。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收获到更多的友谊和感激。仁爱关怀能够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我们与他人的联系。

第三,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远离家乡,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继续孝敬父母。虽然物质条件可能有限,但我们可以用心去关心父母,传递一份孝心。我们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发纸条、给他们写信等方式,表达我们的爱与关心。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用心工作,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为父母争取更多的光荣。

第四,诚信守信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在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的时候,往往需要有一颗诚信的心。我们必须要坚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行一致。我们要遵守诺言,履行承诺,不撒谎、不欺骗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起自己的信誉,赢得他人的信任。诚信守信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大学生应有的品格。

最后,作为大学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肩负相应的责任。我们既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国家的未来。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在追求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同时,我们也要奉献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我们要把儒家思想中的公德心和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行为世范,成为一名责任感强、有社会价值观的大学生。

总之,儒家思想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尊师重教、仁爱关怀、孝顺父母、诚信守信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理解和实践,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今后的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儒家思想,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儒家思想大学生心得体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于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标准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新鲜力量的代表,逐渐开始接触并理解儒家思想。在我看来,儒家思想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教育大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儒家强调对道德伦理的重视,儒家经典中有很多关于道德操守的故事和名言,如《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教导,这些告诉我们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践行这些儒家思想,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懂得感恩,建立正确的伦理观念。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首先修身养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先做到善于修身,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家庭中的责任,处世有度,和谐相处。当我们养成了好的家庭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后,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进而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儒家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做一个有道德操守、有担当精神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儒家思想鼓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在儒家思想中,学问被视为高尚的事业,学习被视为人生的重要任务。儒家经典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启示,如《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教导。这些教诲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我们才能提高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儒家思想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此外,儒家思想也强调公平正义。在大学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竞争与考试,而儒家的正义观念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在我们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儒家思想教导我们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同时,儒家思想还告诉我们要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总之,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和理解儒家思想,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注重修身养性,勤奋学习,追求公平正义,为社会做出贡献。儒家思想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源泉。我们大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儒家思想,并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成为真正的儒学实践者。

儒家思想语录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矗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担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儒家思想史大纲

三、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宪法学作为法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明晰的历史轨道,因此,对宪法学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把握这一学科发展的脉络。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宪法学更加繁荣。

(一)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17页。

1.萌芽时期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从思想渊源来说,思想家们就宪法中有关问题进行的分析和阐述,则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从古希腊、罗马到封建社会末期,就是宪法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萌芽时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乌尔比安、福德斯库、博丹和科克等。在他们的思想中,与宪法问题存在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政体问题、法治问题、关于基本法的问题、关于国家主权的问题等。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民主、自由、人权和法治的呼唤,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近代宪法的颁布实施,宪法学也开始进入初创阶段,并随着资产阶级宪政实践的不断推进,资产阶级宪法学者的不断探索,而日益完善,从而在19世纪末最终建立起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宪法学。因此,从资本主义形成到19世纪末是宪法学的创立时期,其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麦迪逊、埃斯曼、戴雪、狄骥等。尽管格老秀斯等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学家们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宪法学说,但他们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宪法与宪政问题所作的阐述不仅深刻、独到,而且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在他们的思想中,除继续讨论政体、法治、主权等问题,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外,还涉及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政治法等问题。

2.创立时期在创立时期,以政治家和政论家身份阐述宪法问题的主要有美国建国前后的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麦迪逊、马歇尔等人。当然,在这一时期真正对作为一门学科的宪法学的创立和成熟做出更为直接贡献的还是以宪法作为自己主要研究领域的宪法学家。主要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的一些宪法学家。在德国,盖尔伯为适应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立宪君主制的现实,构思了德国国法学体系,提出了国法学的基本原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拉班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宪法学的基石,叶林涅克作为19世纪德国宪法学理论的完成者,也致力于法实证主义宪法学的完整化和系统化。在法国,由于其宪法学的理论基础是大革命中奠定的,因而其一开始形成就具有鲜明的政治学色彩。一方面法国的宪法学通常不包括基本人权。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宪法学不包括的内容,如政治制度、比较宪法制度、政党、舆论、压力集团等,法国宪法学则都予以研究。在19世纪后半叶,推动法国宪法学发展的学者,主要是埃斯曼等人。埃斯曼是法国古典宪法管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法国现代宪法学的创始人,其理论主要体现在《法国宪法和比较法纲要》中。在英国,这一时期最具影响的宪法学家是戴雪,其宪法学理论核心是两个部分,即议会主权原则和法的统治原则。在日本,宪法学诞生于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之后,其主要标志是1889年6月伊藤博文出版的《宪法义解》一书。1897年前后,日本宪法学进入了形成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首先是一木喜德郎的《国法学讲义》。

3.发展时期在20世纪,尽管有些国家宪法学理论尚未全面展开,但就世界范围而言,宪法学毫无疑问处于繁荣和发展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后,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宪法学,以及随着世界范围内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一大批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形成,又出现了虽然在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宪法学范畴,但在内容上又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些国家要求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愿望的宪法学,从而使宪法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而丰富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德国,宪法学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围绕宪法本质问题出现了以凯尔森为代表的纯粹法学派和以鲁道夫•斯蒙特为代表的政治宪法学学派,在宪法学基本理论方面出现了规范主义宪法观、决断主义宪法观和综合过程论的宪法观三大派别。在法国,狄骥和马尔佩是20世纪前期最为著名的宪法学家,狄骥将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理论和社会学方法引入宪法学领域,创立了法国社会连带主义宪法学理论。马尔佩受欧洲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理论的影响,提出了法的一般理论必须在分析法之后得出的观点,从而变革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宪法理论。随着第五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法国宪法学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其主要特点仍然是宪法学与政治学合为一体,许多宪法学原理融于政治学理论之中。在英国,20世纪以后宪法学获得了发展,这种发展主要围绕坚持、补充、批判戴雪的宪法学理论而展开,其代表人物是詹宁斯。除围绕对戴雪学说的评价之外,现代英国宪法学还涉及一些其他重要课题,主要包括英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英国宪法的渊源,宪法的概念、范围和性质,国王、内阁、议会、法院及相互关系,地方政府、政党、文官制度,法的统治,英联邦组织,英国与欧共体、公民身份、移民和引渡,各种自由与权利的保障等。在美国,20世纪以后宪法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初的美国学者们日益强调宪法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宪法学重点研究了司法行为和最高法院判决的决定过程。70年代以后,围绕宪法解释的基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解释派和非解释派。此后,批判法学研究也推进了美国宪法学的发展。日本在1910年前后,宪法学进入了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是以美浓部达吉等为代表的民主主义宪法学初步形成,以及与此唱反调的以穗积八重为代表的保守宪法学理论的登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宪法学既继承了战前宪法学的合理因素,又根据宪法的价值发展了宪法学理论,最突出的表现在:强调“作为社会科学的宪法学”;强调比较宪法学的必要性;重视“宪法解释学的实践性”等。

(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591页。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法学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学两大阶段。为了便于从宏观上科学地把握宪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可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新中国宪法学时期。1.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宪法学在中国的萌芽时期。在此期间,通过对西方宪政制度的介绍和中国应进行立宪思想的提出,人们对民主宪法、共和、议会等问题的认识开始从直观走向理性并形成一种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即是宪法学在中国产生的萌芽状态。日本宪法学在中国早期宪法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所以说萌芽形态的中国宪法学是在中西宪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王韬、郑观应、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王鸿年等,代表著作是王鸿年撰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宪法学著作——《宪法法理要义》(1902年版)。2.形成时期从1991年到1930年是宪法学在中国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宪法学已从分散的理论与知识,形成为初步容纳各种宪法学知识的体系。随着宪法学说的发展,宪法学教育也开始在中国得到发展;同时,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研究宪法学的组织机构;此外,对外国宪法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从单纯介绍日本宪法转向介绍研究欧美国家宪法的状况,还开始出现采取比较方法研究宪法和宪政的比较宪法学著作,从而使宪法学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3.发展时期从1930年到1949年是宪法学在中国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宪法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这一时期宪法学发展最具特色的是宪法学专题研究的开展和新民主主义宪法理论的产生。就宪法学的专题研究而言,五权宪法理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宪法学研究的重点。就新民主主义宪法理论来说,一些进步学者既研究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又对苏联宪法理论进行介绍和研究,这既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发展,也为在中国产生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4.新中国宪法学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新中国宪法学时期。1949年到1956年是新中国宪法学的初创阶段,学者们根据当时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况,探讨了宪法学的理论问题,试图建立系统的宪法学理论。1957年到1965年是新中国宪法学的曲折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宪法学自身的科学性与学术性缺乏,研究成果也基本上属于宣传性、注释性的内容。1966年到1976年,由于宪法实际上名存实亡,宪法学者们也失去了进行学术研究的条件和环境,因此,宪法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1978年以后,特别是1982年宪法制定和颁布以后是新中国宪法学走向恢复和繁荣发展的阶段。

第一章

古希腊的宪法思想

一、柏拉图

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四种政治制度,分别是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柏拉图对这四种政体分别给以了批判。第一个是斯巴达政体,这是一个军人掌权的国家,他们争强好胜,贪慕虚荣。第二种是寡头政体,从荣誉政治中产生,在社会采取财产私有制后出现,是一种根据财产标准确定资格的制度。政治权力掌握在富人手里穷人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崇拜财富,贪欲之心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在这样的国家里,统治者的奢靡使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党争、内战很容易爆发。第三是民主政体,在这种政体下,他们打着人人平等的口号,不加区别的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而不管他们是不是事实上的平等者。这种极端化的自由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最终导致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第四是僭主政体,这个应该说是从民主政体发展而来,民主制下极端的放任和自由使人民不屑于任何的约束,不管是个人还是法律,最终走向了极端的奴役。那些起初扮演穷人保护者的人民领袖利用民众的力量获得政权后便开始鱼肉人民,当人民发现他们培养和拥护的人的真实面目时,“他已经足够强大,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把他赶出去了”。这就是僭主政治。

柏拉图详细的评述了四种政体,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并没有接着给我们一个可以替换这四种政体的理想政体。到他的《法律篇》,在他的新理想国里,柏拉图认为存在着两种国家政体即君主制和民主制,其他政体形式均由此演绎而来。“一切其他政制实际上都是这两种母制的变种”。因此,如果要选择自由与法律的密切结合,在一个国家中就要有具备这两种因素的政体。

原则而在现实中无法取得理想的结果。柏拉图主张以法治为核心内涵的混合政体, 在法律统治下的“混合政治”才是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治模式,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二、亚里士多德

亚翁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可以说开后世社会契约论、自然法观的先河。探讨法律的本质,离不开对国家本质的认识,但亚翁与我们所奉行的马恩列斯经典学说不同,他认为国家是自然起源的,是一种为追求全民幸福的社会团体,国家之形成是出于人类本性的自然要求。他说:“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种政治动物)。”[4]城邦国家的建立是出于人类的自然需求,而法律则是这种需求的保障,因而,国家不能没有法律,而正义是治理国家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立法的最高依据。同时,亚翁又说:“自然正义在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的效力,并且不依赖于接受。”[5]从其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把国家看成是基于人类滋生要求而结成的最高的社会团体,这种观点与后世的社会契约论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的源头即是亚翁之理论,只不过卢梭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又对其进行了文采飞扬、逻辑严密的发挥罢了。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保障国家正常运转的法律,实际上被亚翁认为是正义的化身且不依赖于接受,这种法律观与西塞罗的永恒法思想,霍布思、洛克、孟德斯鸠的自然法思想亦是极其相近。尽管我们今天可能不尽赞同亚翁的论述,但试想在远古的古希腊时期,这种思想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亚翁是在比较研究了一百五十八种政体之后得出的结论,他强烈的反对君主专制,他说:“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的要旨是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则由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的政体。反之,如果他或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的私利,那么就必然是变态政体。”[7]因而,他得出结论说:“应由多数人来治理国家„„似乎是很正确的„„。” “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the rule of law)更为可取。”

第二章

古罗马的宪法思想

一、波里比阿

叙述罗马共和国崛起的过程中,波里比阿不止一次地强调,罗马人能够在战场上无往而不胜,是因为罗马共和国政体的优秀。所以,他会在适当的时候,对罗马共和国政体做专门分析。[3]在《通史》的开头,波里比阿就指出,“不可能有任何人是如此偏狭、如此漠然,以致他不愿意寻找罗马人是用什么方法、在何种政治制度下,在不足53年的时间里,将几乎整个有人类居住的世界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如此成就,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4]在第3卷有关全书计划的说明中,他再次声明要对罗马共和国政体进行专门研究;第6卷称“我已经多次明确指出,我一直认为这一分析是我的计划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5]因此,波里比阿特意在第6卷、当罗马于坎奈遭遇惨败后的关键时刻,中断有关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叙述,专门论述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以揭示罗马政体在其命运最低谷时所具有的优越以及坎奈之后的逐步复兴。[6]在此过程中,他提出了自己的政体循环论。

波里比阿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共存在过6种基本政体,其中3种为正常形态,分别是王政、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另外3种则是正常政体的变态,更准确地说是堕落形态,分别是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和暴民政治。对政治社会的产生,他是这样来解释的:因为时常降临到人类头上的灾难,如洪水、瘟疫、饥荒等,人类的大部分被消灭,知识和社会制度随之湮灭。随着幸存者人口的重新增长,人类再度组成集团。“因为他们天然的弱点,我们只能期待他们同类相聚,在这种情况下,那个体力和勇气超群的人成为领袖,统治着其他的人。” [7]因体力和勇气而树立的统治,被称为君主政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家庭和社会关系开始在这类共同体中发展起来,王政观念开始诞生,于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关于善、正义以及与之对立的观念。”所以,王政与君主政体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每个个体开始形成一种理论观念和义务意识,而它们乃正义的发端和目标。” [8]王政时代,统治者虽仍是一人,统治方式却与君主制下不同,王的统治“被他的臣民们自愿接受,对臣民的统治诉之于理性,而非恐惧或暴力。” [9]国王们修建宫室,建造要塞,为人民开疆拓土,给他们创造优良的生活,并因此得到人民的认同。

二、西塞罗

第三章

中世纪的宪法思想

一、教会法学派

二、人文主义法学派

三、马基雅弗利

四、布丹

中篇

近代宪法思想

第四章

宪法与启蒙运动

一、科克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四、休漠

五、康德

六、黑格尔

第五章

宪法与近代革命

一、洛克

二、潘恩

儒家思想大学生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儒家思想在我的成长道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仁义为核心,倡导克己复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儒家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对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修身养性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品格。大学是我们青年时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正是在这里,我们不仅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更需要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儒家思想注重培养人的仁义道德,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实践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习惯。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不仅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也关注他人的需要,愿意承担起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学业的启示

在学业方面,儒家思想也给大学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儒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倡博学多才。通过学习经典和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同时,儒家思想也教导我们要持恒不懈地努力,努力追求卓越。每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儒家思想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以此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儒家思想不仅是学术的指导,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第四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帮助

在大学生活中,社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我们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如同学、老师、同事等。儒家思想启示我们要以仁义为准则去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权益。同时,儒家思想还要求我们要做到真诚待人、友善相处,注重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儒家思想的观念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促进我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五段: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伦理问题层出不穷。儒家思想能够帮助我们认清道德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坚守底线、坚守原则,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正是儒家思想的指引,我们才能在道德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成为有价值观念的大学生。

总结:在当代大学生中,儒家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从修身养性、学业、社交能力到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引。我们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与品质,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儒家思想史大纲

学院:

班级:2008

姓名:

学号:20080511404

历史与社会*历史学 级(1)班 郎治伦

浅析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及对中学课堂管理的影响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类本科生,在本学期选修了“管理思想史”这门课程后,受益良多。其实,在以后的中学课堂生活中,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运用到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中,有着太多的伟人提出了纯理论的或者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理论,但是在这其中,我最为推崇的是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他被人们尊称为“管理过程之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同泰勒的科学管理主张不同的是,法约尔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管理理论体系;这不仅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所在。他第一次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了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这三个方面也构成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简介:

(一)、独立管理活动和分析管理五大职能

法约尔首先从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这6中基本的企业活动中把管理和其他活动加以区分,这成为了以后的管理过程学派和组织理论的重要基础。

法约尔把管理活动划分了五大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就如同在课堂上,现实按照课前设想进行教学,再在课中组织学生学习,并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时候的班级就好比一个有了良好的管理系统的企业。

化,控制好课堂教学的方向!

统观以上管理的五大职能,这五大职能互不干涉,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它们基本概括了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具有全面性;管理活动浓缩为五大职能,简洁易懂,具有很强的简洁性。法约尔提出的这五大职能的三种特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后人难以取代。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被人们称为“管理过程之父”。其实,当课堂上能够良好的运用这五大职能过后,课堂也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管理的十四大原则

4、统一指挥 :一个下属都应该接收而且只应接收一个上司的命令;

5、统一领导 :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仅有一个领导和一套计划;

14、人员的团结:全体成员的和谐与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的力量,努力地实现组织内部的和谐,避免组织内部的纷争和分裂!

对于这是四点原则来言,课堂中老师应当尽量的保持在教学事务中的公平、有序、团结、积极向上,并且老师也应当合适的估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以求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

二、对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分析与评价:

(一)、法约尔的贡献

法约尔是“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对于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开创性

研究,其中特别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以及管理原则的描述,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法约尔系统性、理论性的提供了科学的管理理论构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给实际管理人员带去了很大的帮助。法约尔还强调要使管理真正有效,还必须积累自己的经验,并适宜地掌握合理运用这些原则的尺度。

(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2、有些概念关系还有些混乱:如管理与领导之关系,领导之于指挥、协调、沟通等。

三、法约尔的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法约尔指出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因此,他认为可以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通过进行管理教育来培养所需的管理人才。因此,法约尔的管理思想还具有计划的重要性;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的实践性。如果一个老师良好的理解的法约尔的主张过后,又能够很好的运用到中学课堂上的话,那么法约尔的主张就是一份很好的课堂管理守则!遵从这些守则,有助于良好的进行中学的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