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实用参观文庙日记(案例12篇)

时间:2023-09-12 03:47:30 作者:BW笔侠 实用参观文庙日记(案例12篇)

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欢迎之情将会持久不变!如何写一篇出色的欢迎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好的欢迎词应该以什么方式开始呢?欢迎词的语气应该是热情还是庄重?如何使欢迎词更生动有趣?我们应该避免哪些常见的错误?如何在欢迎词中给予听众以正面的情绪和启发?如何结尾一个完美的欢迎词?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欢迎词范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观天津文庙

文庙,还叫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等,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孔庙的功能是祭祀孔子,这是对孔子家庙而言。其他各地的孔庙则既具有祭祀孔子的功能,又具有推崇文人政教的作用。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中国历史上曾有文庙的确切数目由于历史的原因,统计较为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只要是国家设立的县以上行政区域均设有孔庙。按照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至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曾经达1560多处。除山东曲阜的孔庙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庙,比如以下的这些:

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建于元代大德六年,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和扩建,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工程直至民国5年才完工,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又称先师庙,现为首都博物馆所在地。

天津文庙在天津旧城东门里,是天津市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后经各朝代不断修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

山西平遥文庙在平遥城内云路街北侧,由三级建筑组合而成,中轴为文庙,左为东学,右为西学。

甘肃武威文庙在武威市区东南,建于明企统二年,南北长170米,东西宽90米,面积1.53万平方米,由东西两组古建筑组成。

乌鲁木齐文庙于清朝后期兴建,面积1千平方米,庙门座北朝南,正北是前后大殿,东西两侧方配殿和钟鼓楼。

哈尔滨文庙建于1926年,是中国最年轻的文庙,也是黑龙江省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群。

江苏苏州文庙北宋景佑元年所建,现在建筑除大成殿为原建筑外,真余大部分为清朝时重建,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

河南襄城文庙建于明代,后多次修葺,现存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整个建筑端庄大方,气势恢宏。

江西奔乡文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宋后曾8次重建,1941年全部翻修,系按我国传统宫殿结构建成,分前后两殿和左右长廊。

福建安溪文庙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3米,建于北宋咸平四年,整座庙宇的石雕、木刻和彩绘都相当精彩,有“安溪文庙冠八闽”之美称。

湖南宁远文庙始建于北宋,现在建筑物为清朝同治十二年所建,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户,面积7千多平方米。

四川资中文庙清道光九年建,占地面积5千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疏密有致,左右对称,内外呼应。

云南建水文庙建于元泰定二年,经明清两代仿山东曲阜孔庙的格局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共占地114亩。

贵州安顺文庙是贵州省现存文庙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占地6千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朝时曾多次维修。

众所周知,文庙是伴随着儒学的兴盛而兴盛的。孔庙之始,儒学的传播尚处于萌芽状态。汉初虽然已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由于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争战,以及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绵延数百年社会分裂动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使儒家学术很难取得“独尊”的地位。但在这一时期,儒学吸收其他学派的成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至隋唐时期,天下一统的局面形成,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学术思想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儒家文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使大规模兴建孔庙与长期传播儒家文化成为可能。宋元明清各朝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不断以尊崇的谥号封赠孔子,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都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其次,我们万万不可忽略文庙的教育作用。除曲阜孔庙外,自北朝开始在全国有关郡县设立文庙学宫,文庙学宫从此有了“学校”的功能。这一重要功能对隋唐以降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规制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中庙左右学、中庙周学等。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历代儒士文人在这里接受了儒学的熏陶,尊经读经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各个时期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人。在当前传统文化重回人们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环境下,“读经回潮”、“国学复兴”等都已成为流行的趋势和口号,孔子和儒学也得以重回人们的记忆之中,使文庙作为儒学重要载体的文化价值再度彰显出来,能够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场所。借着“国学热”的潮流,各地许多文庙也积极行动,以文庙这个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极为丰厚的地点作为依托的场所,举办了各种“国学讲堂”、“国学班”、“国学交流基地”等等。不管称谓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文庙所具有的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总之,文庙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各个历史时期上层统治者对于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认同、推崇和褒扬,同时又浓缩地体现了文庙发展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体现了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是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参观校园日记

2月28日,我在浙江温州,参观了外国语学校。

到了校门口,正前方,我看见电子屏幕和和宽敞的大厅。电子屏幕里的字是多么的大,大得连近视的人都看地清清楚楚。周围有块大石头,那块大石头就像一个“仙人掌”,还有体育馆,它有四层楼那么高;最引人注目的是校训,上面的字是:厚德、自强、成才、报国。金灿灿的字,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走进大厅眼前就看见一块巨大的浮雕刻在墙上,棕红色的,浮雕上刻着一些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孔子说的。但我用余光看到荣誉榜,我的眼睛好像被“刺伤”了,我数了一下,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奖状竟有66个呢!真是个“富翁”。

我这么多年都没这么多的奖状。还有一个老鹰,它是那么的雄壮而又威武。这就是大展鸿图。

绕过一张乒乓桌,就来到了小操场,看见两旁有许多绿树红花,好像都在展示自己的魅力,让我们喜欢自己。靠近小学部的综合楼中的花坛中,有一座孔子的雕像,他严肃中带着一丝微笑,好像在教自己的学生。

一座教学楼就有5层楼,而且每层有四间教室。一一得一,一二得二……那不是有20间教室了吗!

再往里走,进入大操场,只见人群很多,有的在练健美操和武术,有的在往返跑,还有的在跳绳比赛。跑到也很长,有250米。

忽然听见“呼呼”的声音,原来是一面五星红旗在风的吹动下发出的声音。我抬头望着红旗,旗杆大约有四层楼那么高。

又来到了主席台后面,看见一个中国的奥林匹克梦的海报。上面有刘翔、叶诗文、雷声、姚明等等体育冠军的简介。

外国语学校是多么的宽广。这真是一次快乐的旅游。

参观文庙有感

5月18日上午,北辰区实验幼儿园在天津市文庙举行了大班组开笔礼活动,在这里孩子们经历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仪--开笔礼。

开笔礼开始了,所有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换上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汉服。首先,在一座汉白玉雕刻的孔子行教像前,进行了开笔礼的第一个仪式--正衣冠,洗手净面。孩子们做的生疏却认真。随后孩子们安静整齐的踏上泮池,穿过碑林,经过棂星门,来到大成门,进行了开笔礼的第二个仪式--击鼓鸣志。伴随着一声声明亮而悠扬的鼓槌声,仿佛说出了每个小朋友的心声,从小立下雄心壮志,努力学习。接着来到大成殿,孩子们开始了第三个仪式--朱砂开智拜恩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们的额头上点了一个红色的圆,这一点眉心红痣寄托了老师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寓意着孩子们从此智慧之门开启,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最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落座于明伦堂。在他们面前整齐的摆放着一方砚台、一支毛笔、一张"仁"字描红字帖。主席台上,一名精神抖擞的老者给孩子们完成成长的第一课,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鼓励孩子们弘扬传统文化,从写好"仁"明白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只见老者手握一支巨大的毛笔,蘸上墨汁,苍劲有力地写下一个气宇轩昂的"仁"字。孩子们学着爷爷的样子,认真地在面前的仁字描红纸上写下了同样的字。最后园长给孩子们进行了讲话,让孩子们懂得要做个正直的人、有理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

感谢北辰实验幼儿园为孩子们创造了珍贵的成长体验机会;感谢年轻的老师们,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饱满的热情,珍贵的青春扮演着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既是老师,也是朋友,孩子们从老师们身上得到了许多关怀和亲情;感谢陪伴、照顾孩子们的大四班的老师们对我女儿的教诲,在她人生的初始阶段带给了她心灵的慰藉,让她懂得了如何尊师重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并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

孩子们在古韵飘香的开笔礼仪式当中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尊师孝亲、崇高立志、勤奋学习、仁爱处事的中华文化精神,开笔礼让启蒙的孩子们知道,读书识字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尊师爱长是一件必须的事情,有礼有节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拥有感恩的心态,生活就会充满感动和美好!

参观文庙有感

5月18日,孩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天津文庙开笔礼活动,对实验幼儿园的这项活动早有耳闻,也看过相关的新闻、图片,觉得挺有意义的,等到了亲身参与其中,更是体会深刻。活动前,老师们已经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少关于孔子的知识,孩子知道了孔子是鲁国人,是一位有很多学生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孔丘,以及他们的站姿是什么样的。虽然她还不清楚孔子在历史中的作用,不理解儒学的内涵,但孩子对于参加文庙开笔礼满怀期待,她告诉我说,"妈妈,那天你一定得陪我去!"。

清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和家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天津文庙,开笔礼的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首先,正衣冠、沐手净面以示对先人的尊敬。然后击鼓鸣志、祭拜孔子行礼、朱砂启智,告诉孩子们要尊重师长,好好读书,成为一个聪明人。最后开笔礼,高爷爷生动有趣的讲解了毛笔的特殊意义,告诉孩子们长大了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作"仁"人。开笔礼成,孩子们开开心心的领到了证书和智慧果。

两个多小时的活动,时间短暂,但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却是深远的。再过三个多月她就要进入小学开始她的学习生涯了,这个活动给孩子一个起点,让她知道从现在开始,要认真读书,要学习作仁人。也许孩子对这一天更深远意义还不理解,但她会记住这一天,记住有个爷爷是鲁国人,叫孔子,是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参观天津文庙

7月7日我们活动部一行人,为了8、9月份即将拉开帷幕的文化艺术节,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府学文庙。

初进文庙,就被它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了。

尊经阁——文庙的最北端也是最高的建筑。它就是文庙的藏书楼。二层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底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二层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是贮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之地。红门彩檐,极具建筑美感。越过尊经阁,我们看到了给人以静谧祥和感觉的明伦堂。它是文庙内专司教育之职的场所,体现了文庙的“庙学合一”。一路向南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东西厢房。长长的廊庑内供奉孔子弟子。随后,我们走到了大成殿。坐北朝南的大成殿,立于高阶之上,面阔九间,进深四间,红柱、红门、金黄色的屋顶,蔚为壮观。大殿前的玻璃地砖下保留的步步上升的明代台阶清晰可见,成为古迹保存的一大亮点。最后由于天气十分炎热,我们“跃”过“龙门”、跨过状元桥,走到了位于棂星门一左一右的中规、中矩亭乘凉。幽幽的轻风扑面而来,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气息。

通过此次参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的圣地。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领域得到全面的升华。若是在此举办例如“开笔礼”这样的活动,必定能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与文化的魅力。使孩子们更加了解历史,并把我们得文化发扬光大。此次参观还有几处问题所在:

1、府学文庙分为南门与北门,参加活动得通知就要注意把位置写清楚,避免家长与孩子走错。

2、文庙内有处池塘,里面的小鱼欢快的游来游去。这必定会吸引小朋友们的参观。在此要注意加强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3、关于文庙的历史,小朋友们并不清楚,这样就不能充分了解我们的齐鲁文化及府学文庙。也就不能保证他们能领悟到我们举办“开笔礼”的意义所在。所以,我们可否做个简单的小宣传页,里面既有我们公司的介绍,也加入文庙的介绍及举办此次活动的事宜等。

关于文庙的知识,我们还有待做进一步的了解。

关于文化节的方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去完善、补充。

关于我,则是用积极的态度,尽可能完美的做好每一件任务。

小学参观日记

今天一到家,我拿了一根棒冰,和妈妈一起去参观“花果园”—朱翔宇家。

一来到她家,就看见她爸爸在浇一棵树。我往上一看,“是石榴树!”我一下子就认了出来。石榴树刚开花:火红的花儿像一个个笑脸,迎接我们。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真好看!”我又向自处张望,突然,我看见她家墙角有一朵白花。我问:这是什么花?”“这是百合花。”妈妈的回答声在我耳边响起。我又看见了仙人掌.仙人球。我想看看是不是,就朝一个遮阳棚走去。当我走边时,我喊出声:“真是它们啊!”仙人掌一个接着一个地长,像一个个手掌。仙人球的刺比仙人掌的刺长好多。我又发现了芦荟。它没有茎。直接从根部长叶。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株植物上。我问:“这个是什么?”“这个好像试卷的阅读里有。”妈妈的话提醒了我。我随手摸了摸叶子,不禁吓了一跳,然后叫出声来:“这是厚脸皮!厚脸皮!”我一想到厚脸皮,话就多了:“厚脸皮能治烧伤......”

这只是她家的花草类,还有果子呢!

我看见她家有一棵树,树上有果实。我问:“这是什么果?”妈妈说:“这是枇杷。”我非常希望自己家也有一棵。我又看见了一棵葡萄树。绿色的葡萄已经挂满了枝头。它就像一个个珍珠一样。

朱翔宇家即有花又有果,真算得上是一个花果园!

参观文庙有感

5月28日清晨,我有幸陪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到天津文庙参加"开笔礼"仪式。

小朋友们在集合地点等候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什么是开笔礼?","开笔礼听说还要穿汉服呢","文庙在哪里呀,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地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问这问那,我听着也是非常的好奇,与他们一起期待着这"神秘"的仪式。

孩子们在车上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文庙已经到了。当我踏入大门,竟不知道闹中取静之处竟然还有这样环境优美、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不由得肃然起敬。听完大海老师的讲解,跟着孩子们依次参观了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主要建筑,我对文庙的历史背景、建筑格局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身为炎黄子孙,不由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深深的震撼。

再回到集合的地点,小朋友们期待已久的仪式就要正式开始啦。第一次穿上我们的"民族服装"——汉服,孩子们特别兴奋,新奇的相互看着,拉着小伙伴的手一起开心的照相留念,我也不禁感慨,汉服原来这么好看呢。换完衣服,所有小朋友按照老师的安排用文庙状元井中的水洗手擦脸,仔细整理好衣冠,郑重地完成了第一个仪式"正衣冠".接下来是"击鼓鸣志".孩子们热情洋溢又有条不紊的逐个击鼓,看着孩子拿着几乎与自己胳膊一边粗的鼓锤,认真击鼓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她小小的身躯置身知识的海洋,立志成为有用之才,直至走入象牙塔,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想着想着,不禁眼眶湿润了。"击鼓鸣志"之后就是第三个仪式"朱砂开智拜孔子",由老师用朱砂为孩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开天眼",孩子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紧接着就是"启蒙描红",孩子们在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的指导下,用毛笔描写"仁"字,希望孩子们明事理、做仁者。孩子们都认真的描写,也许他们现在还小,不完全懂得字的涵义,但是这寄托了老师和家长的'希望和祝福,在成长的过程中意义非凡。最后,孩子们每人都领取了开笔礼仪式的证书和一个供奉在正殿中的"智慧果".

三年幼儿园的时光即将结束,在感慨时间飞逝的同时,幼儿园的老师们、小伙伴们、一起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都将成为宝贵的记忆尘封于我和孩子的心中,特别感谢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小伙伴的相爱与陪伴、家长们的友爱和互助。在实验幼儿园的三年学习生活,感谢有你们!我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经历了"开笔礼"我和孩子仿佛共同成长,怀着感恩的心迎接学业的挑战,同时也希望孩子在爱中更加茁壮成长。

参观文庙有感

我的家乡在德阳,我爱家乡风景如画的柳梢堰,雕刻精美的石刻公园,环境优美的`金锣湾,但是我最爱的还是热闹非凡的文庙广场。

春回大地。文庙广场充满了春的气息。喜鹊站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报告着:“春来了,春天来了!”小草听见了喜鹊的叫声,立刻昂首挺胸,小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去放他们的风筝了,笑声久久回荡在广场上。

夏日到来。荷花池里有着挨挨挤挤的大圆盘,白色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一叶知秋。秋风习习,银杏树上的银杏叶纷纷地飘落下来了。鱼池里有着许多五彩缤纷的小鱼儿,游客们拿着一些鱼饲料,给它们喂。这些小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吃。

寒风刺骨的冬天又来到了。梅花在墙角挺拔地生长着,我想起一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家乡中的文庙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朋友,你若是来德阳,别忘了去文庙看看。

参观文庙心得体会

近日,我和同学一同前往参观了本地的文庙。这是一次寻根问祖的经历,也是一次对自己的文化底蕴的审视。令我感受最深刻的,便是我们一代人的繁荣昌盛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辛勤努力积攒而来的。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迎着前人留下的青铜大门,一种庄重、崇敬之情顿生。文庙内部敞亮、干净、整洁,穿梭其中无不感受到深深的历史底蕴。在庙堂前,贴满了进士榜,表明这里曾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神圣地方。走进庙堂,周围的石柱、壁画都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挂在堂前的翰墨流畅、雕龙画凤的金壁辉煌、举步间,仿佛回到了曾经的盛世。

第二段,文庙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此读书求知、锤炼才学。常言道,“观灯枯叟,识字兴亡”,可以想见古人也是注重教育和继承文化的。当时的科举制度使得文化教育成为一种社会分层规则,知识分子居于权贵之上,因而当时文庙便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今天,人们可以在这里一窥祖先积累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第三段,文庙是一座人文景观。在庙内游览,可以看到殿内的神佛、员外楼的人物、壁画、牌匾石碑、书法家和古董……种种藏品都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藏品在文化上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广为传承。在文庙中,走过看似平凡的景观,百年历史的建筑、流传千古的诗词文言,无不让人感受到现代社会缺乏的深层价值。

第四段,文庙是一种修身之地。我们看到习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化在社会精神中占有首屈一指的作用。我们无需去读什么特别的书,更不需要去学习什么特殊的技能,但我们要懂得膜拜祖先、尊重传统、崇尚美德。这些文化实践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构成了一种人人都能够共同学习的文化与历史。

第五段,文庙打开了我们生命的时空大门。在历史面前,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立足的地方,能够挥掉生活中的疲惫,挥掉迷茫和无助。我们可以在文庙中找到方向,和找到答案。我们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贡献,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爱国、爱社会、爱文化的道路上的重要性。

最后,在文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价值信仰的表达,也感受到一种丰富的文化与历史的内涵。这次参观让我对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应该珍惜曾经人民的努力、先辈的辛勤耕耘,将更好地传承这种文化良好传统、逐步深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参观的日记

星期五上午,老师带着二年(1)班,(2)班,(3)班的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刚走到科技馆的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科技馆”三个大字。当我走到通进科技馆的楼梯上时发现墙壁上是画着太空中的东西。走进三楼后,只听见一位叔叔说:“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了。”叔叔的话音刚落,我们的队伍马上就解散自由活动了。

队伍解散后,我先来到一座魔法屋里,走进去后,我一眼就看见了地面不是平的。接着我一个人钻进一个洞里,里面黑黑的,只有钻出来的地方看得见,而没有钻出来的地方就看不见了。

然后我又到了二楼去玩一个木板上穿着木棍,如果用手去推,推过的地方就留下了手印。在科技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洞。

过了一会儿,老师说:“我们该回校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美好的记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科技馆,回到了学校。

参观文庙有感

文庙是安顺的宝藏,不,不,不,它是贵州的宝藏,不,它是祖国的宝藏,它是石头的.世界。

当你走到第一步时,你会看到庄园桥,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当你走在这里,它会对你说:“想从我身边走过的人不是普通人,他们是夜以继日努力学习的人”。

当你走上第二级台阶时,你会看到春夏秋冬美丽的星门,在那里许多人在晚上赏月或喝茶。

在上层,你会发现著名的石龙柱,上面刻着双龙戏珠的图案。有个石龙珠的传说。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石龙珠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将军,想招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后来有一天,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来了,雕刻了一对五米高、雕刻精美的双石柱子。远远望去,像是双龙戏珠,气势非凡。”传说他就是这样雕刻出著名的石龙柱的。

文庙,我一天都忘不了你。

文庙,我一年都忘不了你。

文庙,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参观文庙有感

幼儿园5月18日组织孩子们去孔庙进行开笔礼仪式。这天孩子们和家长都准时来到所指定的地方集合,孩子们很兴奋。这是第一次孩子们坐大客车和老师们一起去活动,早上8点左右客车准时开到了集合地点准时出发。孩子们都很有秩序的登上大客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在车上孩子们都没有大声喧闹,而是一起背唐诗;背三字经。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孩子们有秩序的`站好进入文庙。文庙都有门槛,孩子们跨过门槛,很远处我们看见棂星门三个字,走过汉桥里面有三间孔子展室。孩子们参观了孔老夫子的著作。

参观完了著作,老师们带领孩子们换上汉服。孩子们穿上汉服一个个就像小书生。孩子们穿着汉服来到大成门孩子们站成两排。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铜盆,盆里装着水,这可不是普通的水,它是状元水。孩子们用状元水净手,用毛巾擦脸以后一个个就都是小状元了。净完手来到了大成殿,拜见孔老夫子。老师和园长用朱砂在孩子们的额头上点上红点,开启了孩子们的智慧。孩子们击鼓,哪个孩子敲的响,寓意着以后就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孩子们个个把鼓敲的很响,他们以后都是聪明的小状元。孩子们进入殿堂内坐好,有一位和蔼的老爷爷给孩子们讲什么是开笔礼,教育孩子们怎样当一个仁义之人,怎样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还教了孩子们怎样拿毛笔,并让孩子们在宣纸上写下了"仁"字,教育孩子们以后都是仁义之人。

孩子们今天都是孔子的小弟子了,以后要靠他们将我们祖国的礼仪文化传承下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永远都在,要让新一代的孩子们继续传承。这是一次对孩子们十分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了解我们伟大民族文化,礼仪的活动,对他们的未来能起到深远的影响。感谢幼儿园给了孩子们这样的教育机会。